雙方僵持不下怎麼辦?古訓有雲:“言多必失,語多傷人”、“君子三緘其口”的古訓,今天,我們亦應謹記這些古訓,該沉默時一定要三緘其口。沉默,是一種態度,沉默,是一種特殊語言,沉默,也會贏得百萬金。

在進行談判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雙方僵持不下,導致談判不得不中止的情況。這種情況,無論於己,還是於人,都是不利的,是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這個時候,誰能夠先出其不意,打破僵局,對於最後的製勝都是極其有利的。

沉默不語在談判中也是常用的製勝技巧。如果對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你對他所說的東西感到厭煩,最好是坐在那裏,而談判中,恰到好處的沉默也是一種藝術,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談判中沉默所表達的意義是豐富多彩的。它可以幫助你扔給對方許多捉摸不透的謎,然後我們可利用他們的答案來做應對的決策。

林肯在辯論中善於使用沉默反敗為勝。林肯和道格拉斯著名的辯論接近尾聲之際,似乎林肯將要敗北。然而,林肯在最後一次演說中,他突然停頓下來,默默站了一分鍾,望著他麵前的群眾的麵孔。以他獨特的單調的聲音說道:“朋友們,不管是道格拉斯法官或我自己被選人美國參議院,那是無關緊要的,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我們今天向你們提出的這個重大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遠勝於任何個人的利益和任何人的政治前途。朋友們——”說到這兒,林肯又停了下來,聽眾們屏息以待,唯恐漏掉一個字。“即使道格拉斯法官和我自己的那根可憐、脆弱、無用的舌頭已經安息在墳墓中時,這個問題仍將繼續存在……”

相信你可以想象到,林肯的這兩次沉默,其實已經緊緊拴住聽眾的心,為他的演說增添了感人的氣氛,而他最終的“即使道格拉斯法官和我自己的那根可憐、脆弱、無用的舌頭已經安息在墳墓中時,這個問題仍將繼續存在”就整個地將自己和道格拉斯的這場辯論的價值在根本意義上從成敗之分轉向了公眾問題的解決——這才是選民們真正關心的,從而,把不利的局麵扭轉了過來,達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有時故作“遲鈍”,而“遲鈍”的背後隱藏著過人的精明。有人推崇一種“大智若愚”型的生活藝術——意即在社會生活中多聽、少說,甚至不說,處處給人一種“遲鈍”的感覺。其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少開口,不做無謂的爭論,對方就無法了解你的真實想法;相反,你卻可以借此探測對方動機,逐步掌握主動權。

說話莫忘看場合,因為心理學告訴我們,在不同的場合環境中,人們對他人的話語有不同的感受、理解,並表現出不同的心理承受力。正因為受特殊場合心理的製約,有些話在某些特定環境中說比較好,但有些話說出來就未必好。同樣一句話,在此說與在彼說的效果就不一樣。因此,說什麼,怎麼說,一定要顧及說話的環境,如果環境不相宜,時機未到,最好的辦法是保持沉默。

一家日本貿易公司與一家美國貿易公司圍繞著一宗貿易已經進行了多次談判。第一次談判一開始,美方代表滔滔不絕地向日商介紹情況,而日方代表則一言不發,埋頭記錄。美方代表講完後,征求日方代表的意見。日方代表恍若大夢初醒一般,說道:“盡管貴方談了許多情況,但有些問題我們不完全明白,請允許我們回去研究一下。”於是,第一輪會談結束。幾星期後,日本公司換了另一班人馬,談判桌上他們表示對上一次的談判內容不甚了解。美方代表沒有辦法,隻好再次給他們介紹了一遍。誰知,講完後日本代表的態度仍然不明朗,仍是要求回去研究一下。於是,第二輪會談又告休會。過了幾個星期後,日方再派代表團,在談判桌上故伎重演。唯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告訴美方代表一旦有討論結果立即通知美方。一晃一個多月過去了,美方沒有接到通知,認為日方缺乏誠意。正在考慮重新選擇貿易對象時,突然接到日方通知,要進行簽約。等日方一到,美方才感到由於這才感到準備倉促,有些貿易環節已來不及論證,在雙方對此進行拍板時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結果,談判的成果比原定的計劃相比,吃了大虧。相比之下,采取沉默戰術的日方倒是成功獲益了。

從這個案例來看,“會說的不如會聽的”,聽出門道再開口,而開口就能傷到對方“元氣”,不很高明嗎? 如果你提出一個誠懇的建議,而對方卻給了你一個不完全的回答。這時,你應該等下去。沉默,往往會使人感到不自在,常常會給對方造成一種僵持的感覺,使其覺得非以回答你的問題或提出新建議的方式來打破僵持的局麵不可。古訓有雲:“言多必失,語多傷人”、“君子三緘其口”的古訓,今天,我們亦應謹記這些古訓,該沉默時一定要三緘其口。沉默,是一種態度,沉默,是一種特殊語言,沉默,也會贏得百萬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