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完美主義心理呢?
1.接受“瑕疵”
沒有“瑕疵”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盲目地追求一個虛幻的境界隻能是勞而無功。生活絕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挫折和處於低穀時,自信和樂觀尤為重要,切不可自暴自棄。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正因為生活中有讓你感到沮喪、絕望的問題,你才會付出更多努力,才更懂得珍惜所得到的。人隻有經受住失敗的悲哀才能達到成功的巔峰,不要為了一件事未做到盡善盡美的程度就自怨自艾。
2.正確認知自我
既不要把自己的能力估計得太高,更不必要過於自卑。如果事事要求完美,將成為你做事的障礙。要在自己的長處上培養起自尊、自豪和工作興趣,不要在自己的短處上去與人競爭。
不要對自己太苛刻,不要為了讓周圍每一個人都對你滿意而處處謹小慎微,要有點“我行我素”的氣魄,做事隻要對得起自己的努力和良心就足矣。不要太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否則,遇到挫折就可能導致身心疲憊。
3.設定短期合理目標
實際上,當你不追求完美,而隻是希望表現良好時,往往會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成績。尋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後去把它做好。這樣你的心情就會輕鬆自然,行事也會較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創造力和更有成效。你的生活也會因此而豐實起來,變得富有色彩。
4.學會放鬆和排解不快情緒
情緒的過分緊張和焦慮,會影響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生活中常
常會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應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生活的規律和睡眠的充足,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麵對並解決問題。學會以傾訴和尋求幫助來排解不愉快,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有一顆助人為樂的心,找一個聽你訴苦的朋友不會是太難的事。
怎樣調節嫉妒心理
所謂嫉妒,一般是指個人在意識到自己對某種利益的(潛在)占有受到(潛在)威脅時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嫉妒心理總是與不滿、怨恨、煩惱、恐懼等消極情緒聯係在一起,構成嫉妒心理的獨特情緒。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內容,在名譽、地位、錢財、愛情四個方麵表現得尤為突出。還有的嫉妒者,隻要是別人所有的,都在其嫉妒之內。
嫉妒心理有以下幾個具體特征:
一、進攻性。古希臘斯多葛派的哲學家認為:“嫉妒是對別人幸運的一種煩惱。”嫉妒心理的攻擊目的在於顛倒被攻擊者的形象。
二、指向性。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往往產生於同一時代、同一部門的同一水平的人中間,因為曾經“平起平坐”或“不如自己”,如今成了超過了自己,於是產生抵觸和對抗。
三、發泄性。大多數嫉妒者都伴隨著發泄性行為。如言語上的冷嘲熱諷、行為上的冷淡、身體攻擊等。
四、偽裝性。嫉妒心理被大多數人所不齒,使嫉妒者千方百計地偽裝,企圖使人不易察覺。
嫉妒其實是人類的一種普遍情緒,關鍵在於你怎樣處理。輕微的嫉妒使人意識到一種壓力,產生一種向他人學習並超越的動力,促使人去拚搏、奮進。我們應該將嫉妒的消極心理轉為競爭的積極心理,以自己之優勢勝過對方之劣勢。但是,如果麵對嫉妒導致的焦慮和敵意,覺得別人使自己難堪,由此而產生痛苦,甚至向他人發出攻擊性的言行,就會成為個人成長和人際交往中的障礙,嚴重者還會導致人間悲劇。
產生嫉妒的原因有二:(1)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容易產生嫉妒;(2)在與他人比較來確定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也容易產生嫉妒。如果別人的價值比重增加,就會覺得自己的價值在下降,從而就會產生一種非常痛苦的情緒體驗。尤其是比較對象和自己不分上下或不如自己時,這種情緒很容易轉化為對別人的不滿或嫉恨,在行為上表現出從對立的立場上尋找對方的不足,或認為對方之所以成功隻是由於外部原因,通過詆毀對方達到自我心理上的暫時平衡。即使是控製自己不表現出上述行為,但是原來輕鬆無拘無束的交往氣氛也會變得緊張起來。因嫉妒引起的人際關係疏遠、緊張乃至衝突的事例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