嬤嬤聽得任玉這般講,自然是有數的。畢竟,這侯府是什麼身份,一般的繡莊,哪能入了府裏,讓繡娘來見了長寧侯夫人任玉啊?
這不,宮嬤嬤開口就道:“按說京城裏有名的繡莊有三家,不過,百年老字號,又是專門給誥封夫人製衣的,還數著那錦緣繡莊最響亮。”
宮嬤嬤這話,可不是信口開河的,那可是有著名晃晃的證據。畢竟,這是京城的貴婦們,共同認證了的老字號繡莊啊。百年能不倒,哪能沒絕活。
“嗯,給侯爺和三個小兒們的衣裳,倒是應該用這錦緣繡莊。”任玉點頭,算是承認了宮嬤嬤的話在理。她是想了心中的主意,再道:“隻是,咱們府裏喬遷之喜,也算是府裏的大樂事。我瞧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新年時,人人加發了一套衣裳。至於這衣裳嘛,倒不如換一家繡莊了……”
任玉這一說,宮嬤嬤哪會不同意,畢竟,任玉是主子,宮嬤嬤非常識實物的。宮嬤嬤就道:“夫人英明,錦緣繡莊是做了主子們的衣裳,再找一家做了奴仆的衣裳,正是兩廂分開,表足了立場。這不會讓京城的誥封夫人們,認為夫人有藐視之意。”
150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得,宮嬤嬤都把理由給找了出來,任玉覺得她不借著這機會,挖了李問虛的牆角,那實在太遜了。
有句話怎麼說的,隻要鋤頭揮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倒啊。
這瞧著,此回就是好機會,可以用一用了。任玉覺得時機成熟了,自然不會準備讓李問虛的牆角,那未來夾袋裏的一等人物,給跑掉了。任玉覺得,當出手時,就出手。
聽著任玉一說,宮嬤嬤就道:“京城裏的繡莊不算少,要不奴婢去整理了那些繡莊的詳細情況,給夫人你挑選以後,再去傳了繡莊上侯府?”宮嬤嬤是誰?那是任玉身邊得用的人,這等做事,自然是主子交待了,就完全得去做了。
不用問好與不好?因為,隻要在大規距內,主子想如何做,宮嬤嬤這得精明的人,自然就是辦妥當了。當然,若是不合了這個時代的大規距,宮嬤嬤少不得也得勸解一翻。畢竟,奴婢跟了主子,自然是一勞俱榮,盼著主子的未來好啊。
“那不倒了,我就是聽說了京城有一家同心繡莊,不算太大。不過在京城的口碑還不錯。就喚了那家繡莊吧。”任玉直接點了頭,給了答案道。聽得任玉這話後,宮嬤嬤雖然不知道同心繡莊怎麼入了任玉的眼,不過,任玉都發話了,宮嬤嬤自然是應了諾。
同心繡莊是祖孫三代的基業,說起來,大秦朝有規距,若是商籍者,主孫三代以內,不得科舉。當然,這個時代裏,商人的地位本來就低。說白了,這是一個畝產並不會太高的時代。所以,每一個皇朝的統治者,重農抑商是一本沒辦法的事情。人就這麼多,人種了糧。那是為了吃飯,為了求活。
古往今來,每一個皇朝的天下大亂,還不是因為百姓沒得吃了,活不下去的。這才是拚死一搏。所以,為了一個皇朝的延續,曆代的帝王都會重視了農業。因為,商業是比農業掙錢,可若是人人都去做了商業?誰來種糧,再多的外物。依然不是糧食。不能填飽了肚子。
這不。大秦朝的政策依然如此。那是就商人三代之內不考科舉。若是三代以後,開始置下了田地,換成了鄉紳的身份,自然就是轉了民籍。可以讓第四代子孫走向了魚躍龍門的道路。
同心繡莊的老板姓百裏,這位百裏東主的名字叫百裏無庸,他正好是同心繡莊的第三任當家,也就是說,從他的兒子這一輩開始,就能轉換了身份,踏入了那改變命運的科舉。
百裏無庸是一個商人,一個走南闖北,還是掙得了不少家財。最後,在京城安家,那是置下了一些山地,不能糊口換個鄉紳的身份。然後,就是家裏開了一家不算大的同心繡莊。勉強給家裏糊個口罷了。
在百裏無庸看來,這個繡莊就指望著掙錢,能平安的供了兒子讀書,再是考得一個功名就足了。說白了,家裏的三代基業,掙下來的錢財,換得的那些山地,就是瞧著數量不算少,可也不足以供出來了考到功名的讀書人。
天下間的百姓雖然多,可真正讀書人,卻是消費貴著。不提紙、墨、筆,硯這些常用的東西,價格就是不菲。再是說說一本書,那價格就更貴了。
想考了科舉,這拜師是少不了的。這一路拜師了,想連絡了這中間的關係,上下打點之類的錢財,更是少不得。可以說,百裏無庸是一本有本事的人,他偏偏生為百裏家的第三代,就是沒那緣份,爬上了科舉的路啊。
也因為如此,踏進過商路的百裏無庸,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這世間之人,在他看來,無不是非黑即白的。大家各有利場,而他,就是求了家族的利益。
同心繡莊不算大,百裏無庸娶得那媳婦是一個繡娘出身。現在打理繡莊的人,明麵上就是這位百裏太太。原由也非常簡單,這同心繡莊主要做的生意,就是針對了京城裏的女眷們。既然是女眷們,那麼,百裏太太出麵,就是再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