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有了好果子。所以,李問虛的心底,是非常的不安感在冒起了。不過,李問虛豈能坐以待斃,在李問虛看來,這是景成帝給他辯解的機會。
“聖上,小臣萬死不遲,豈敢誤了聖上的大事?隻是,此次小臣有錯,實是看不習慣皇親國戚丟人下聖上的體麵。那等人豈能仗著聖上之威,是抹黑了皇戚的體麵。今日是小臣,它日自然還有更個小臣?”李問虛是叩頭,道:“小臣之苦,不在事情對錯,而在判決之時,連一個公平都做不到?”
“小民之怒,不患寡,患不均。”李問虛在景成帝的麵前,是賣弄了一把。
帝前奏話,豈是幾句話,就能讓一個帝王改變了心思的?不過,李問虛的話,還是非常實在的正理。這世間的事情,有時候就不是看了對錯,是看了誰得胳膊粗,誰更有力量罷了?
“那麼,朕給你一個公平機會?你得證明了,你還是有用的。要知道,國朝不養無用之臣。”景成帝願意給李問虛機會,是因為李問虛之前提到的海外貿易,有些打動了景成帝的心思。隻是再是打動了心思,景成帝都沒有貿然的動手,他一直在等待了機會。在景成帝準備之時,李問虛又是惹了麻煩。
景成帝瞧著,李問虛這是閑得慌。所以,他準備給李問虛機會,讓李問虛體現出來,她是一個得用的人手。
李問虛聽得景成帝的話時,那心中就是非常的高興啊。他高興於景成帝現在的法子,就在給他尋了生機。帝王得用的紅人,在哪裏豈能不給了薄麵?
“聖上旦有吩咐,小臣全力以付,以不付聖恩。”在李問虛看來,給皇帝辦事情,還算得一件美差。總之,做好了的話,好處必然是有的。說白了,李問虛是文臣,文臣不與武臣,武臣因為握著軍功,是擔心功高蓋主。
文臣嘛,誰不以宰相為目標呢?
那可是最高的榮譽啊。
李問虛的一口應下,景成帝笑道:“李卿,你不知道何事?為何有此膽量,要知道,辦砸了朕吩咐的事情,那可不是尋常事,掉了腦袋這吃飯的家夥,那都不是最嚴重的懲罰?”
李問虛的話,有些恐嚇啊。不過,李問虛不在意,他現在就差是白身,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了。要想富貴,豈能不搏?
“聖上吩咐小臣辦事,自然是信任小臣的能力,小臣不敢讓聖上失望。”李問虛低頭,恭敬的回了此話道。景成帝聽得此話,是哈哈大笑起來,道:“李卿,你這話實在,朕聽著心裏舒服。”
李問虛的能力如何?還有待驗證,不過,李問虛的態度嘛,還是讓景成帝覺得不錯。至少,讓他瞧著,是一個知道低頭的人。
“這些是日子裏,朕鬆了口,與內閣那邊有了主意。李卿你說的海上絲綢之路一事,朕心中有些看重。不過,這還要李卿做出了成績來,一切不是空談才可。”景成帝會如此講,是因為景成帝動心了,隻是,景成帝還需要李問虛這樣的明白來,來擔了此等責任。
誰讓李問虛給景成帝描繪的前景太美了呢?
這等美,讓景成帝是心中生出了野望啊。
“皇帝差人辦事,不遣了餓兵。聖上,小臣有心為聖上分憂,隻是,若真籌辦了海上絲綢之路事一事的總理和開發,怕是小臣的身份,心有力而餘不足,小臣之威,不足以攝眾人。”李問虛是白身,是景成帝麵前的清客,這個身份也許清貴,可是拿出去,實在有些拿不出手了。
那些真是參與了海外貿易盛宴的人,豈會沒有後台?李問虛再有後台,想辦了實事,實沒個官身,是不成的。說白了,這是李問虛最大的一搏,他在跟景成帝要官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