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節(3 / 3)

畢竟,宦官的威力,可謂是舉朝上下,百姓都皆知。

怕是一個小黃門,都是能不得罪,也沒有樂意得罪了啊。李問虛既然在景成帝的麵前打了包票,那就得求了最大的合作方?

①思①兔①在①線①閱①讀①

這合作方是誰?是功臣,是勳貴,是文官?是武官?

都不是,這以上的人,身份都特殊,李問虛不想摻合,可作為帝王私奴的太監這一塊,就實在再合適不過了。這內監收稅,皇帝會比較放心啊。

“大伴,你如何看?”這時候,一直當了隱形人的景成帝司禮監的大太監何大伴,那是忙回了話,道:“聖上英明,奴婢等人,自然聽從聖上的吩咐。”

“不過,奴婢也覺得李大人的話,有些道理。這天下的稅權,豈不應該掌於聖上之手?朝廷之上的文官,不管掌無掌稅權,可都是打了聖上內庫的主意……”大太監何大伴,對朝臣們不太感冒。

說白了,這是天然的不對付啊。不過,景成帝不在意,因為,他並不是一個喜歡用太監的帝王。隻是想著,太監是困於帝王身邊的自己人,這真用了太監,想處置之時,可不比著朝臣的慎重。

作為家奴的太監,哪怕是再大的太監,帝王的句話,說打說貶全由已心。這朝臣知道了,隻會彈冠軍相慶,而不會引起了任何的反應。

“朕考慮一下,這事情應該如何安排。”景成帝心中有些主意,稍想片刻後,就道:“大伴,你安排人手,相助李卿,這稅收一事,三成歸國庫,兩成歸內閣,兩成歸內庫,兩成歸內監,一成歸海關自留。”

這是景成帝瞧著合適的分成比例。所以,說了此話後,景成帝是望著何大伴這個信任的大太監,警告了話道:“這事情是朕定下的,朕許了利,大伴多廢些心,告訴那些管事的內監,誰都不許隨意伸了手。朕上你們吃了肉,可不是讓你們不懂了規呀。要不然,誰伸的手,朕扒了誰的皮。”

景成帝不想吃獨食,誰的利益都顧上了。

要是這樣,還有人伸手,在景成帝看來,誰伸手,就是斬了誰的爪子。

景成帝要啥支持,都給了,李問虛和何大伴自然都是應了話。二人是躍躍以試啊。誰讓這中間,兩邊都有利益的存在呢。

在李問虛告退後,何大伴都讓景成帝給揮手退了出去。用景成帝的意思,就是讓何大伴親自去,給李問虛支應了合適的人手。

李問虛和何大伴出去時,是雙方有些默契了。倒是景成帝抬頭,望著禦書房裏的靜敲敲,他這位帝王歎息了一聲。在景成帝看來,李問虛和順恩公府之間的誰是誰非,並不重要。

因為,景成帝與沈皇後的話,已經講的很明白了。李問虛是個得用的人才,這一回,就是一次的試煉,李問虛得證明,他有本事。他若有本事,往後少不得會飛皇騰達的。若是沒本事,景成帝也不介意讓李問虛作為給沈皇後的賣好之物。

這世間就是這等殘酷,能者存,無能者,誰也不會管你死活

“機會,朕給你,看你能不能抓住了。是驢子是馬,總得拉出來溜溜啊。”景成帝的主意,就是見了真章,真有本事,就大白於天下。那樣的話,就是順恩公府裏,也是沒有旁的活,可以求情的。

李問虛從何大伴處,得了相助的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