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以作事謀始。以,因此。作,興起。事,事業。謀,謀劃。始,在最初的時候。君子以作事謀始,君子因此興起事業謀劃在最初的時候。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初六,不要使爭奪之事蔓延,精細有計策,最終吉祥。
這句辭很難的。我們在前麵剛剛分析過,如果把“訟”隻理解為爭訟的意思,那是不夠的。記得以前去聽講《易經》,有個講經人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完成訴訟的事,有一點議論,終究會吉祥。“訟不可長也。”講經人說,訴訟不會長久地進行。周公和孔子在說什麼呢?大家看懂了沒有?這難道真的是周公和孔子要表達的意思嗎?
不永所事。不,不要。永,使延長。在這裏我要強行地讓“永”是“使蔓延”的意思。所事,那些事。那些事是什麼事呢?在這裏就是“爭奪之事”。不永所事,不要使爭奪之事蔓延。
小有言。在《需》卦裏我們剛剛討論過“小有言”這句辭,不過這裏的“小有言”與《需》卦的“小有言”的意思不一樣。這就是《易經》的文字,同樣的辭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意思。小,精細。其實這裏的“小”有“小心謹慎”的意思。言,計策。小有言,精細有計策。
終吉。最終吉祥。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象》曰:“不要使爭奪之事蔓延”,爭奪不可以崇尚啊。隻要“精細有計策”,如此辦理明智啊。
訟不可長也。訟,按前麵的理解,“爭奪”的意思。不可,不可以。長,在這裏讀zhǎng,崇尚。其實這裏的“長”有“推崇”的意思。訟不可長,爭奪不可以崇尚啊。
雖“小有言”。雖,通“唯”,隻,應該可以是“隻要”的意思。雖“小有言”,隻要“精細有計策”。
其辯明也。別小看這四個字啊。我曾經被這四個字搞得焦頭爛額。其,如此。辯,辦理。明,明智。其辯明也,如此辦理明智啊。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bū),其邑(yì)人三百戶,無眚(shěng)。
九二,沒有完成爭奪,返回逃跑,他們的部落三百戶人家,沒有災禍。
不克訟。不,沒有。克,完成。訟,按前麵的理解,“爭奪”的意思。不克訟,沒有完成爭奪。
歸而逋。歸,返回。而,助詞,可以不譯。逋,逃跑。歸而逋,返回逃跑。
其邑人三百戶。其,在這裏是“他的或他們的”的意思。邑,古代區域單位。在這裏更多的是指村落、部落的意思。戶,人家。一家稱一戶。其邑人三百戶,他們的部落三百戶人家。
無眚。眚,眼睛長翳子。眼睛長東西,眼睛生病了。在這裏就是災禍的意思。無眚,沒有災禍。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duō)也。
《象》曰:“沒有完成爭奪”,返回逃跑躲藏。自己時間在後爭奪時間在前的,禍害到拾取的緣故。
歸逋竄也。歸,返回。逋,逃跑。竄,躲藏。歸逋竄也,返回逃跑躲藏。
自下訟上。自,自己。下,時間在後。訟,按前麵的理解,“爭奪”的意思。上,時間在前的。自下訟上,自己時間在後爭奪時間在前的。
患至掇也。患,禍害。至,到。掇,拾取。患至掇也,禍害到拾取的緣故。
我們來看看這一爻到底在說什麼?以前我把“訟”理解為“訴訟、爭訟”的意思,可是我後來想想沒那麼簡單。我在理解《序卦傳》的“訟必有眾起”時,讓我更加堅信“訟”就是“爭奪”的意思。《訟》卦所說的應該是原始社會的事情。“其邑人三百戶”意思是說“他們的那個部落三百戶人家”。這個部落有一個人或幾個人和別的部落的人訴訟,訴訟輸了,返回逃跑。訴訟輸了,輸了就輸了,為什麼要逃跑呢?跑就跑得掉嗎?“訴訟”一般的情況下有國家機器參與其中,如同我們現在的法院參與其中一樣。一個村落也好,一個部落也好,不要說是三百戶人家,即使是三千戶人家,輸了跑回去就好了嗎?有那麼簡單嗎?輸了跑回去與這三百戶人家也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周公明確告訴我們,“其邑人三百戶,無眚。”他們全部落的人沒有災禍。一個人或幾個人與別人爭訟,一定要和全部落人的吉凶聯係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那個人或者那幾個人不是為了自己。孔子說,禍害是撿來的。從哪裏撿來的呢?自己時間在後撿到了其他部落的人打死、打傷、射死、射傷的獵物,爭吵起來,爭奪起來,打起來了。人少打不過人家,返回逃跑,跑回到自己的村子去。人家追到他們的部落一看,不得了三百戶人家,大部落啊,算了回去吧。所以才“無眚”。如果那個部落是三戶人家的話,老早被人滅了,還“無眚”呢。所以孔子說:“訟不可長也。”爭奪這樣的事情不能提倡不能推崇啊。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六三,依托原來的善行,堅定不移,警惕最終吉祥。分辨不清采取爭奪的辦法興旺事業,不會成功。
這一爻的辭無解。周公和孔子在說什麼?我實在弄不靈清。每當碰到這樣的句子,說實在話我真的想放棄,我真想把前麵的那些稿子用一把火燒掉。
現在我們把這句辭重新斷句為“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食舊德。食,靠著吃飯、賴以為生,引申為“依賴、依靠”的意思,這裏可以是“依托”的意思。舊,原來的。德,善行。食舊德,依托原來的善行。
貞。堅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