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變蹇
原文:心願所喜,乃今喜時。得我利福,不離兵革。
注釋:坎為心願,艮為時,兌為喜。
譯文:心中所求願望,今天恰逢好時機,使我得利益和幸福,但不能脫離軍隊。
兌變解
原文:目不可合,憂來搔足。怵惕危懼,去其邦族。
注釋:坎為憂,為危懼,震為邦族,為搔,離為目。《說文》中“兩目不相聽也”。
譯文:整夜失眠沒有合眼,心煩意亂抓頭搔腳,擔心害怕,驚恐不安,趕快離開家鄉去其外地。
兌變損
原文:福德之士,歡悅日喜。夷吾相桓,三歸為臣,賞流子孫。
注釋:兌為歡悅日喜,震為福德,為子,艮為桓,為台,為孫,為臣。《論語》中“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
譯文:讀書之人知書識禮,氣量寬宏,要向齊國的管仲學習,不計前嫌,在三歸台齊桓公拜封他為治國大臣,流芳百世,福祿延至子孫後代。
兌變益
原文:夏姬附耳,心聽悅喜,利以博取。
注釋:巽為夏,為利,震為姬,為喜,坤為心。
譯文:夏姬在夏桀麵前百般獻媚,進饞言,夏桀都言聽計從。這種因女寵誤國誤民造成商湯伐桀的教訓,值得後世記取。
兌變
原文:叔迎伯兄,遇巷在陽。君子季姬,並做鼓簧。
注釋:兌為季姬,乾為叔伯,為君子。《詩·秦風》中“既見君子,並做鼓簧。”
譯文:兄弟相處,兄長和善弟弟恭順,如果能像這樣,就會合家吉祥,既使哥哥與弟媳並做,也不會有人議論紛紛,飛短流長。
兌變篹
原文:徙巢去家,南遇白烏,東西受福,與喜相得。
注釋:乾為白,為福,巽為家,兌為麵,為喜,離為南。
譯文:離開鄉土去南方,遇見白頭的烏鵲,向東往西都能幸福,與歡樂相伴。
兌變萃
原文:舜登大禹,石夷之野。征詣玉闕,拜治水土。
注釋:艮為石,為玉闕,為拜,為舜,為大禹;坤為土,兌為指。《地理通釋》中“孟子稱禹生於石紐,西夷人也,茲曰石夷。”
譯文:舜帝重用提拔大禹,在石夷之野,征召大禹來玉闕,拜封他治理水土,從此天下康寧。
兌變升
原文:江河淮海,天之都市。商人受福,國家富有。
注釋:坤為江河淮海,為都,為國家;巽為市,為商,為富。震為福。
譯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流域,都是天然的都市,商人到這些地方經商定會得到利益,國家也繁榮昌盛。
兌變困
原文:隱隱填填,火燒山根。不潤我鄰,獨不蒙恩。
注釋:兌為潤,坎為隱填,巽為根。《莊子·馬蹄篇》中“至德之世,其行填填。”
譯文:熊熊大火,辟辟啪啪一直燒到山根,天不降雨就無法撲滅,並且殃及鄰居,無能有人幸免。
兌變井
原文:昧不明,耳聾不聰。陷入深淵,滅頂憂凶。
注釋:坎為深淵,為陷,為耳聾,離為明,為目故昧,巽為入。
譯文:愚昧無知且不明事理,耳聾聽不清,糊裏糊塗,就會陷入深淵,遭到滅頂之災。
兌變革
原文:烏鳴喈喈,天火降下。燔我館舍,災起妃後。
注釋:離為火,乾為天,兌為鳴,為妃。《左傳·襄公十三年》中“有鳥鳴於宋太廟,曰“嘻嘻!出出!”
譯文:鳥喈喈鳴叫預示了不祥,天降大火,焚燒了房舍,危及到王妃王後,貴賤一律不能躲過。
兌變鼎
原文:十雉百雛,常與母俱。抱雞搏虎,誰肯為侶。
注釋:巽為雉,為母,為雞,為寡故侶。兌數十。
譯文:十隻花雞引著百隻小雞,母雉與幼雛始終不離,抱著小雞與老虎搏鬥,這樣不自量的人沒有誰肯與他結成伴侶。
兌變震
原文: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年曆八百。福佑盤結,堅固不落。
注釋:震為周公,為盤結,艮為營城落邑,坎為落。《左傳》中“周公城洛邑,卜世三十,卜年八百。”
譯文:周公營造洛城,卜筮世傳三十代,曆時八百年,福佑江山政權堅固不可摧動。
兌變艮
原文:三人俱行,別離將食,一身五心,反複迷惑。
注釋:艮為身,坎為心,兌為食,為迷惑,離為三,巽為五。
譯文:三人一齊同行,分別離開時一塊吃飯,人人五個心眼,反複迷惑,越想越糊塗,都不知說什麼好。
兌變漸
原文:三虎搏狼,力不相當。如鷹格雉,一擊破亡。
注釋:艮為狼虎,為鷹,巽為雉。《國語》中“穀洛鬥。韋昭曰,二水格雉鷹,格即雉鷹鬥也。”
譯文:三隻老虎困鬥一隻狼,力量太懸殊,寡不敵眾,猶如雄鷹抓小雞一樣,一擊即破。
兌變歸妹
原文:養虎畜狼,還自賊傷。無事招禍,自取災殃。
注釋:兌毀折故招禍,災殃,為傷;震為取,為畜,反艮為虎狼。
譯文:收養老虎,又畜養了野狼,狼與虎在一起,免不了互相咬傷,待年長日久,虎生虎子,狼生狼兒,它們就不會凶殘,在這樣的環境中,雖然危險但無凶禍。
兌變豐
原文:後時失利,不得所欲。
注釋:離為地,巽為利,兌為欲。
譯文:大好時機已錯過,無利可圖,自己的所有欲望不得實現兌變旅
原文:雉兔之東,以野為場。見鷹驚走,死於穀口。
注釋:艮為野,為場,為鷹,為穀。兌為見,為口,巽為雉兔。
譯文:把野雞與兔子訓服後送到東方,在郊野馴養場,飛來幾隻雄鷹把野雞和兔子驚跑,忙於奔命反而死在山穀口前。
兌變巽
原文:秋蛇向穴,不失其他,夫人薑氏,自齊複入。
注釋:巽為薑,為齊,為入,為夫人;兌為秋,離為複。
譯文:秋天到,蛇要進穴冬眠,它們不會改變自己的生活規律,文薑不能保持自己的操節,最終卻返回了齊國。
兌變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