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坎坤皆為水,故為水長。伏巽為風吹,為散渙。艮為火,為光。震為桓,為公。坤喪,故隳敗。
言桓公死,齊亂,如火滅也。
譯文:濤濤河水水流長,大風吹刮了我的家鄉,火光熄滅無有光,桓公墮落衰敗。
臨變豫
原文:飛蠕動,各有配偶。小大相保,鹹得其所。
注釋:伏巽為,為蠕,巽震為夫婦,故各有配偶。震為飛,為動,為鹹。《詩》中:“者。”
譯文:蚊子、蛾子紛紛飛動,它們各有配偶,小的大的相互保護,全都各得其所。
臨變隨
原文:安樂幾筵,未出王門。
注釋:艮為安,艮止,故未出,艮為門。震為樂,為筵,為王。
譯文:沉溺於酒色逸樂之中,一直沒有走出那宮庭的大門。
臨變蠱
原文:火生月窟,下土恩塞,蘦亂我國。
注釋:艮為火,為土,為塞,為國。兌為月窟,為恩澤,為蘦亂。
譯文:火生災禍,上下恩情全被堵塞,掀起動亂,破壞了我們的國家。
臨變觀
原文:長生無極,子孫千億。柏柱載梁,堅固不傾。
注釋:反震為生,為子,為千億,為柏柱載梁。艮為孫,為堅固。巽隕,故傾。
譯文:長生不老萬壽無疆,子孫後代千千萬萬,柏樹大柱載長青,永遠堅固不斜傾。
臨變噬嗑
原文:欽敬昊天,曆象星辰。宣受民時,陰陽和調。
注釋:離為夏,故昊天。艮為星辰,故曆象星辰。震為欽敬,為宣。
譯文:敬慕上天,曆書象征日月星辰動行的軌跡,應將時令節氣告訴老百姓,達到陰陽和諧協調。
臨變賁
原文:三河俱合,水怒踴躍。壞我王屋,民困於食。
注釋:離卦數三,故三河。坎為河,為水,為壞,為困。震為怒,為踴躍,為王,為食,艮為屋。
譯文:三條大河齊彙合,河水洶湧奔流不息,衝壞了君王的宮殿,老百姓貧窮無有飯吃。
臨變剝
原文:壽如鬆喬,與日月俱。常安康樂,不見禍憂。
注釋:艮為壽,為喬,為日,為安。反震為鬆,為康樂。坤為月,為禍憂。
譯文:像赤鬆、王喬二位仙人那樣長壽,俱與日月長存,長期安樂健康,不會遭受災殃。
臨變複
原文:天之所與,福祿常在,不憂危殆。
注釋:反艮為天,震為福祿,坤為憂,為危殆。
譯文:上天賜給的恩惠,福祿永遠伴隨,不用擔心危險。
臨變無妄
原文:受讖六符,招搖室虛。雖跌無憂,保我命財。
注釋:艮為室,巽為跌,為命財。《漢書·東主朔傳》中:“願陳泰階六符。”《藝文誌》中:“泰階六符一卷,三台謂之泰階,三合故六觀色,以知吉凶,故曰六符。”
譯文:泰階六符,三台六星,見到了虛室等星,雖然丟失了財寶,但沒有憂患,因為破財消災,保全了我的性命。
臨變大畜
原文:齎金買車,失道後時,勞罷為憂。
注釋:乾為金,艮手為齎,為道,為時。震為車,伏坤為失,為勞罷,為憂。
譯文:拿著錢財去買車,迷路耽誤了時間,身體疲勞心中憂愁,自己的打算全部落了空。
臨變頤
原文:華首山頭,仙道所遊。利以居止,長無咎憂。
注釋:艮為山,為首,為仙道,為居止。坤為咎憂,伏巽為利。
譯文:太華和首陽山的山頂上,是神仙道士遊覽之地,在那裏居住很舒適,長久沒有憂愁。
臨變大過
原文:采唐沫鄉,要期桑中。失信不會,憂思約帶。
注釋:伏艮為采,為鄉。巽為桑,為約,為帶。伏坤為沫,為失,為憂思。《詩》中:“期我乎桑中。”
譯文:在沫鄉唐草,相約在桑林中會麵,失約耽誤了時間沒來見麵,心情如絲帶一樣憂思纏繞。
臨變坎
原文:人麵鬼口,長舌為斧。斫破瑚璉,殷商絕後。
注釋:震為人,為口,為長舌,為玉故瑚璉,為子,子為殷商姓。艮為麵,為斫。坎為鬼,為破,為絕嗣,伏兌為斧。
譯文:一付麵孔長出九張嘴,舌頭像斧頭一樣長,斷絕破碎了祭祀的玉祭器,殷商絕了後。
臨變離
原文:臨溪橋疚,雖恐不危,樂以笑歌。
注釋:兌為溪,為樂,為笑,為歌。伏艮為橋,伏坤為疚,為恐,為危。
譯文:臨溪河上小橋傾斜,雖有驚恐卻無危險,歡笑歌聲中過了橋。
臨變鹹
原文:洋洋沸溢,水泉為害,使我無賴。
注釋:兌為洋洋,為沸溢,為水泉。兌毀,故害。
譯文:波濤洶湧澎湃,泉水泛濫成災,使我失去了依賴。
臨變恒
原文:蝗螟為賊,害我稼穡。秋饑於年,農夫鮮食。
注釋:巽為蝗螟,為賊,為害,為稼穡,為鮮。兌為秋,為饑,為食。震為年,為農夫。
譯文:蝗蟲成為災害,毀壞了我的禾苗,秋收莊稼受到損失,農民幾乎沒有飯吃。
臨變遁
原文:八百諸侯,不期同時。慕西文德,興我宗族,家門雍睦。
注釋:伏坤卦數八,故八百,為文,為宗族,為雍睦。乾為百,為宗,為德。反震為諸侯,為興。艮為時,為家門。《史記》中:“武王現兵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
譯文:八百諸侯聚集於孟津,沒有相約而同時到達,羨慕西伯侯周文王的美德,振興了我的宗族,家門一團和氣。
臨變大壯
原文:長男少女,相向笑語。來歡致福,和悅樂喜。
注釋:震為長男,為福。兌為少女,為笑語,為歡,為和悅,為樂喜。
譯文:長男少女相對歡聲笑語,互相祝福嬉鬧,歡天喜地喜氣洋洋。
臨變晉
原文:平國不君,夏氏作亂。烏號竊發,靈公殞命。
注釋:坎為平,為亂,為竊,為弓故烏號,為殞。離為夏,為烏。坤為國,反震為靈公。平國,陳靈公名,夏氏,征舒也。《左傳·宣公十年》中:“征舒恥靈公與其母夏姬亂,射殺靈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