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祖父:父親的伯父、叔父的兒子,即父親的從兄弟。又稱堂伯、堂叔。(這是父親的叔伯兄弟,與父親同輩,故稱從祖父)。
從祖母:從祖父的妻子。又稱堂伯母、堂叔母。
從祖兄弟:從祖父即堂伯、堂叔的兒子。又稱從堂兄弟、再從兄弟、從祖昆弟。這是同。
曾祖的兄弟。(因和自己是同曾祖的平輩,故稱從祖兄弟)。
祖父的伯叔及其配偶、子女:族曾祖父:祖父的伯父、叔父。又稱族曾王父。(因與曾祖父是兄弟、同輩,故稱族曾祖父)。
族曾祖母:族曾祖父之妻,又稱族曾王母。
族祖父:族曾王父之子。又稱族王父。(因和祖父是同輩,故稱族祖父土)。
族祖母:族祖父的妻子。又稱族祖王母。
族兄弟:族父的兒子。這是同高祖的兄弟(因是高祖自己的平輩,故稱族兄弟)。
為清楚明了,現將以上父係屬中男性的血緣關係表示如下(見附):
附:兄弟—從子—從孫高祖—曾祖父—父—自己—子—略(下孫)伯、叔—從兄弟—從侄—從侄孫(父之兄弟)(同祖父兄弟)從祖祖父—從祖父—從祖父兄弟—族侄—族孫(祖父的兄弟)(堂伯堂叔)(再從兄弟父之伯、叔)(同曾祖兄弟)族曾祖父—族祖父—族父—族兄弟—族子—族孫(祖父的(祖父的從(父親的從)(同高祖伯、叔)父兄弟)祖兄弟)兄弟)
2.母族親屬
(1)母親的祖父母、父母
外曾祖:母親的祖父。又稱外曾王父。
外曾王母:外曾王父的妻子。
外祖父:母親的父親。又稱外祖、外王父、外翁、外大父、大父、家公、老爺等。
外祖母:母親的母親。又稱外王母、外婆、家母、姥姥。
舅:母親的兄弟。又稱舅氏、舅父、嫡舅、阿舅、哲舅、元舅等。母親的兄長稱伯舅,母親的弟弟稱仲舅、叔舅。對人自稱其舅為家舅和姑一樣,舅還有別的用法,詳見後文。
舅母:舅的妻子。又稱舅妻、舅母親、俗稱妗子、妗。
舅子:舅父的兒子。又稱親表、中表(猶言內外,姑之子為外兄弟,舅之子為內兄弟,故統稱中表,中即內,表即外)。內兄弟(對姑之子為外姓兄弟,故稱外兄外弟)。表兄表弟(即外兄外弟。表:外)舅弟等。又:上古又稱甥,《爾雅·釋親》:“舅之子為甥。”姨母:母親的姐妹。又稱從母、姨、阿姨。
姨父:姨母的丈夫。又稱姨夫、姨大人、從母之夫。
從母兄弟:母親的姐妹即姨母的兒子,又稱從母兄弟、外兄弟、姨兄弟、姨子、中表、表兄弟等。
從母姐妹:母親的姐妹即姨母的女兒。又稱表姐妹。
表侄:表兄弟姐妹的兒子,即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孫子。
中表兄弟:父親的姐妹之子與母親的兄弟姐妹之子統稱中表兄弟。
(2)母親從父兄弟、從父姐妹
堂姨:母親的伯父、叔父的女兒,即母親的從父姐妹。這是母親的同祖父的姐妹。
從舅:母親的從父兄弟為從舅、堂舅等。
3.夫族親屬舅姑:丈夫的父母統稱舅姑。又統稱為姑嫜。
舅:丈夫的父親。《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曰”又稱嫜、君舅、公公、若公、丈人公等,死後則稱皇舅,先舅等。
姑:丈夫的母親。《爾雅·釋親》雲:“婦……稱夫之母曰姑。”又稱君姑、嚴姑、慈姑、阿姑、大家、家、婆母、婆婆等。死後則稱為皇姑、先姑等。
兄公:丈夫的哥哥。又稱為兄章、兄伯、伯、大伯等。
姒婦:丈夫的嫂子。又稱為嫂嫂。
小叔:丈夫的弟弟。又稱叔、叔郎、小郎。
娣婦:丈夫的弟妻。又稱為嬸嬸。
小姑:丈夫的妹妹。又稱女妹、女叔、叔妹等。
大姑:今俗稱丈夫的姐姐為大姑子。
妯娌:兄弟之妻互稱為妯娌,又互稱為娣姒。
姑父:丈夫的姐妹的丈夫。又稱姑夫。
4.妻族親屬
外舅:妻子的父親。又稱舅、妻父、婦父、婦公、婦翁、嶽父、嶽丈、外父、泰山、冰叟、冰翁等。
外姑:妻子的母親。又稱姑、嶽母、丈母、丈母娘、泰水等。
妻舅:妻子的兄弟。又稱舅、婚兄弟、私親兄弟等。
內兄:妻子的哥哥。又稱婦兄、妻兄、大舅子等。
內侄:妻子的兄弟的兒子。又稱侄。
內侄女:妻子兄弟的女兒。又稱侄女。
舅嫂:妻子兄弟的妻子。又稱妻嫂。
姨:妻子的姐妹。
內妹:妻子的妹妹。又稱妻妹、內娣、姨妹。
友婿:妻子姐妹的丈夫。又稱大姨夫,小姨夫等。
連襟:妻子姐妹的丈夫互相稱為婭,後俗稱連襟兄弟、連袂等。
外甥:妻子姐妹的兒子。又稱妻甥。(女兒的兒子也稱外甥,見前)
外甥女:妻子姐妹的女兒。(女兒的女兒也用此稱,見前婦之父母與夫之父母。)親家:夫妻雙方的父母互稱為親家。又互稱為婚姻。
親家公:夫妻雙方的父母即親家之間,男性可稱為親家公、親家翁,姻翁。
親家母:親家之間,稱女性為親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