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母:曾祖父的母親。即高祖父之妻,又稱高祖王母。
曾祖父:祖父的父親。又稱曾祖、曾祖王父、太翁、曾翁、曾父、曾門、曾大父、曾太父等。
曾祖母:祖父的母親,即曾祖父之妻。又稱曾祖王母。
祖父:父親的父親,又稱王父、太王父、祖王父、大父、祖君、太公、公、祖翁、阿翁、爺爺、耶耶等。對人自稱祖父為家公、家祖,尊稱對方祖父為尊祖父,自稱已故祖父則為亡祖、王考、皇祖考、先祖。
祖母:父親的母親,即祖父之妻。又稱王母、大母、太母、祖婆、(後俗稱婆)。尊稱他人祖母為尊祖母。已故祖母稱為皇祖妣。
父:父親,又稱嚴親、翁;俗稱爺、大爺爺、大大、爹、爹爹、爸、爸爸、巴巴等。對人自稱父親為家嚴、家尊、家公、家父;尊稱他人之父為令尊、尊君、尊公、尊大人等。稱亡父親為先父。
皇考等。
母:母親。又稱娘、娘娘、阿母。喻稱萱堂。方言俗稱媽、媽媽、阿媽等。對人自稱母親為家母、家夫人;尊稱他人之母為尊堂、尊夫人、令堂、令母。稱亡母為妣、皇妣、顯妣等。
嫡父:親生父。又稱本生父、親父。
嫡母:生母、親母。
親戚:古代父母的統稱。
嚴君:也是古代父母的統稱。
(2)子、女、孫輩及其配偶
兒:父母所生子女,男性稱為子、男、孩兒、丈夫子、嬌兒、兒子、寵子(上古人母所生子女統稱為子,後來子指兒子)。父親稱子為吾兒、子息、大郎等;對人自稱其子為小兒、不肖子、無狀子、賤息、弱息、糞土息等;尊稱他之子為郎君、小郎君、賢郎、令郎、令嗣、令子、不凡子等。
長子:兒子中年齡最大的稱長子,別於次子而言。又稱大兒、首子、鼻子等。
嫡長子:正妻所生的長子。又稱嫡子、嫡妻子、宗子、宗嗣、宗嫡、樹子、門子等。
嫡子:正妻所生的兒子,也專指嫡長子。
庶子:妾所生的兒子,又稱側庶子。正妻所生的兒子,長子之外也稱庶子,又稱介子、餘子、別子等。
媳:子之妻。又稱婦、來婦、媳婦等。
孫:子之子之稱。祖父稱孫孫兒、家孫等。
曾孫:孫之子稱曾孫。又稱重孫。
玄孫:曾孫之子。
來孫:玄孫之子。
昆孫:來孫之子。
仍孫:昆孫之子。
雲孫:仍孫之子。言其輕遠如浮雲,故稱。
係孫:雲孫之子。又稱苗裔,玄玄孫。
孫婦:孫子的妻子。又稱孫媳。
孫女:兒子的女兒,又稱孫女。
曾孫女:孫子的女兒。
女:父母所生子,女性稱女。又稱女子、女兒、弱女、息女、細娘、小娘子等。
婿:女兒的丈夫。又稱子婚、女婿、女夫、郎婿、半子、嬌客、東床快婿等。
外孫:女兒的兒子。
外孫女:女兒的女兒。
(3)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
兄:兄長。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兄又稱昆、仲,今稱哥哥、哥。對人自稱其兄為家兄,尊稱他人之兄為令兄、尊兄等。
嫂:兄之妻。
弟:兄弟中後生為弟。又稱男弟、親弟、同產弟等。弟自稱小弟,兄稱弟為賢弟。對人稱己弟為家弟,稱人之弟為令弟、淑弟等。
弟婦:弟之妻。
娣:兄弟之妻。又稱妯娌,築裏等。
從子:兄弟之子稱從子。後又稱侄、猶子、侄男、親侄、侄輩、兄子、小侄等。
從女:兄弟之女稱從女。又稱女侄、侄、猶女、兄女、弟女等。
姊妹:姐姐與妹妹的統稱。
姊:女兄,古人以同一父母所生女子在先者為姊,即姐姐。又稱姐、阿姊、姊姊、姊姐、賢姊等。對人自稱姊為家姊。
妹:《爾雅》:“後生為妹”。又稱作女弟、娣、幼妹、小妹等。稱人之妹為令妹。
姊夫:姐姐的丈夫。又稱姊婿。《爾雅·釋親》以姊夫稱為私、甥。
妹夫:妹妹的丈夫。又稱妹婿、私等。
甥:姊妹之子,又稱為賢甥、外甥、外生、養甥、姊子。
外甥女:姊妹的女兒。
(4)父親的兄弟姐妹及配偶、子女
世父:父親的兄長:又稱伯父、伯伯、猶父、伯、公等。
世母:世父的妻子:又稱伯母。
叔父:父親的弟弟。又稱叔、阿叔、從翁等。對人自稱其叔父為叔父、家叔;尊稱他人叔父賢叔。
叔母:叔父的妻子。後又稱嬸、嬸母。
姑:父親的姐妹稱姑。又稱姑母、姑姑、諸姑、姑姊妹等。對人稱自己的姑姑為家姑(另:作為稱謂,姑還有其他用法,見後文)。
姑婿:姑母的丈夫。又稱姑夫、姑父。
從父兄弟:伯父、叔父的兒子。又稱堂兄弟、從父昆弟、從兄弟、叔伯兄弟、同堂兄弟、賢從等。這是同祖父的兄弟。
表兄弟姐妹:父親的姊妹的子女,晉以後稱中表。又: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也稱表兄弟姐妹。
(4)父親的伯叔及其配偶、子女
從祖祖父:父親的伯父、叔父、即自己的伯祖父、叔祖父。又稱從祖世父、從祖王父、伯翁、叔翁等。(這是祖父的兄弟,即祖父的同輩,故稱從祖祖父)。
從祖祖母:從祖祖父的妻子。又稱從祖世母、從祖王母、從祖母、伯祖母、叔祖母、伯婆、叔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