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坎、離四卦屬陽,震、巽、艮、兌四卦,屬陰,後天一得九而十。
坎、離即子午向也,二得八而成十,坤、艮向也。三得七而成十,卯、酉向也。四得六而成十,乾、巽向也。
坎一、乾六、艮八,共十五數居北。
巽四、離九、坤二,共十五數居南。震三、巽四、艮八,共十五數居東。兌七、坤二、乾六,共十五數居西,總計六十,以應六十龍由來之源也。
四正、四維及中央共六十數,合前六十數又是一百二十分金。縱橫十六個十五數算之,二百四十分金,每山十分,以應二十四山旺相,孤虛,煞曜分金作用也。
《河圖》一六共宗,甲與己合;二七同道,乙與庚合;三八為朋,丙與辛合;四九為友,丁與壬合;五十同途,戊與癸合。可見《河圖》《洛書》為用者甚廣。然逢合為化,必得五而成十。
故甲己起甲子至五位,逢戊辰化土。乙庚起丙子至五位,逢庚辰化金。丙辛起戊子至五位,逢壬辰化水。丁壬起庚子至五位,逢甲辰化木。戊癸起壬子至五位,逢丙辰化火。此相合相化,皆從五子原遁,逢寅而生遇辰而變。與甲己起,甲子至寅,為丙火生戊辰土,餘四宮同推。
《洛書》一得五而為六,則甲與己合,二得五而為七則乙與庚合。三得五為八,則丙與辛合。四得五而為九,則丁與壬合。五得五而為十,則戊與癸合。《河圖》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言天數者,甲、丙、戊、庚、壬,五陽幹。言地數者,乙、辛、己、丁、癸,五陰幹。凡大衍之數,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共五十五數,至精至微,妙用無窮。
一坎、二坤、三震、四巽、申五、六乾、七兌、八艮、九離,概出於此,以作正宮吊度。
《洛書》經數千年在相術家手中逐漸演變成為“九宮圖”即:這就是載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其中。這九個數中,一代表坎水,二代表坤土,三代表震木,四代表巽木,五代表中央宮,六代表乾金,七代表兌金,八代表艮土,九代表離火。
這和第一層所講的八卦與五行之間的關係是一致的,把九宮置於羅經,由方變圓,由圓變方,把九個數字排列有序,所以相術學家以不同形式的乘法和加法,得出六十甲子、六十龍、一百二十分金等新的概念。
所謂正宮,又稱“飛九宮”,就是指將九宮的數字依不同的規則相乘相加。據《易卦乾鑿度》說:九宮的一、六、八為白,二為黑,三為碧,四為綠,五為黃,七為赤,九為紫。
這是根據它們五行所屬的基本色調而定的,相術家把它們與十二雙山(二十四山,圖中外圈每一個字表示一山,相鄰的二字合二為一,稱為雙山,如乾亥、壬子、癸醜、艮寅等)對應起來,相乘或相加,從而又衍生出四向。
乾、坤、坎、離四卦屬陽,震、巽、艮、兌四卦,屬陰,後天一得九而十。
坎、離即子午向也,二得八而成十,坤、艮向也。三得七而成十,卯、酉向也。四得六而成十,乾、巽向也。
坎一、乾六、艮八,共十五數居北。
巽四、離九、坤二,共十五數居南。震三、巽四、艮八,共十五數居東。兌七、坤二、乾六,共十五數居西,總計六十,以應六十龍由來之源也。
四正、四維及中央共六十數,合前六十數又是一百二十分金。縱橫十六個十五數算之,二百四十分金,每山十分,以應二十四山旺相,孤虛,煞曜分金作用也。
《河圖》一六共宗,甲與己合;二七同道,乙與庚合;三八為朋,丙與辛合;四九為友,丁與壬合;五十同途,戊與癸合。可見《河圖》《洛書》為用者甚廣。然逢合為化,必得五而成十。
故甲己起甲子至五位,逢戊辰化土。乙庚起丙子至五位,逢庚辰化金。丙辛起戊子至五位,逢壬辰化水。丁壬起庚子至五位,逢甲辰化木。戊癸起壬子至五位,逢丙辰化火。此相合相化,皆從五子原遁,逢寅而生遇辰而變。與甲己起,甲子至寅,為丙火生戊辰土,餘四宮同推。
《洛書》一得五而為六,則甲與己合,二得五而為七則乙與庚合。三得五為八,則丙與辛合。四得五而為九,則丁與壬合。五得五而為十,則戊與癸合。《河圖》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言天數者,甲、丙、戊、庚、壬,五陽幹。言地數者,乙、辛、己、丁、癸,五陰幹。凡大衍之數,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共五十五數,至精至微,妙用無窮。
一坎、二坤、三震、四巽、申五、六乾、七兌、八艮、九離,概出於此,以作正宮吊度。
《洛書》經數千年在相術家手中逐漸演變成為“九宮圖”即:這就是載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其中。這九個數中,一代表坎水,二代表坤土,三代表震木,四代表巽木,五代表中央宮,六代表乾金,七代表兌金,八代表艮土,九代表離火。
這和第一層所講的八卦與五行之間的關係是一致的,把九宮置於羅經,由方變圓,由圓變方,把九個數字排列有序,所以相術學家以不同形式的乘法和加法,得出六十甲子、六十龍、一百二十分金等新的概念。
所謂正宮,又稱“飛九宮”,就是指將九宮的數字依不同的規則相乘相加。據《易卦乾鑿度》說:九宮的一、六、八為白,二為黑,三為碧,四為綠,五為黃,七為赤,九為紫。
這是根據它們五行所屬的基本色調而定的,相術家把它們與十二雙山(二十四山,圖中外圈每一個字表示一山,相鄰的二字合二為一,稱為雙山,如乾亥、壬子、癸醜、艮寅等)對應起來,相乘或相加,從而又衍生出四向。
八卦九宮圖一加九為十,二十四山中分別與子午相對,則子午便立為一向。二加八為十,二十四山中分別與艮坤相對,則艮坤便立一向。三加七為十,則卯酉立一向。四加六為十,則乾巽立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