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地理風水實例選驗(一)(3 / 3)

當時秦國秦孝公主政,在討論秦國如何強盛時,商鞅力排眾議,舌戰群臣,無懼無畏,力主變法,秦國也由此強盛起來,商鞅也封侯號為商君,威震天下,九天玄女的預言也一一應驗。

第四節 孔林的傳說

曆代王朝的帝王登基後大赦天下,都得到泰山、孔府、孔廟、孔林去朝拜,以祈天下和平、孔子昌盛。

曲阜地處山東中南部,東依起伏的丘陵,西瀕平野大澤,南通江淮,北接華北大平原,氣候溫潤,地質肥沃。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先民們就已在這裏生息繁衍,在曲阜境內發現的分布廣泛,數量眾多的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證明,曲阜是山東早期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名丘,字仲尼,就出生在春秋末期魯國陬邑昌平鄉,即今曲阜市境內。

孔子在繼承發揚夏、商、周代思想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創造了以“禮仁中庸教與學”為主要內容,包括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內的一套內涵豐富、體係完整的思想學說,奠定了儒家學派的基礎。在中國曆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從漢代始,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學說被確立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曆代帝王相繼為之加封追諡。同時,因他所倡導的倫理道德精神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以及他在文化教育方麵的卓越貢獻,孔子也受到了世人的敬仰。

至聖林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和對外文化交流的開展,孔子的思想學說越發引起世人的注意,成為海內外學術界研究的重要課題,孔子思想中的積極方麵,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仍有著重要的資鑒意義。

孔子是中國的文化偉人,也是世界的文化偉人。

孔林是孔子故裏又一重要曆史文化遺存,孔子逝世後,隨著他的地位提高,孔氏子孫的繁衍,在曆代帝王的優崇之下,孔子墓地麵積不斷擴大,擴展成孔氏家族墓地。孔子的後裔不斷提高墓葬規格,樹碑立碣,建牌立坊,鐫造石儀。名士顯宦紛紛為之篆刻題文,進一步豐富了林墓的文化意義,使孔林最終發展成現有林牆周長5591米,占地183.33公頃,建有大門、二門和石橋,大門外有林道,內有甬道,鬆柏蒼鬱,古木參天。保存佳樹名木42000餘棵、墳塚十餘萬個、碑刻4003通的大型人造園林。

孔子墓位於孔林中部偏南地段,封土東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2通,前碑篆書:“大成至聖文宣王墓”,碑陰正書“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禮部郎中賜食三品直文淵閣永嘉黃養正書”,下款書“大明正統八年歲次癸亥十月一日五十九代孫襲封衍聖公孔彥縉五十八代孫承事郎曲阜世職知縣孔公堂等立石”;後碑篆書“宣聖墓”三字,上款正書“門生益津高翔書”,下款書“甲辰春二月既望五十一代孫元措立石”。甲辰年,據推算為蒙古乃馬真後三年(1244年)。

孔子墓碑前有石供案、石鼎、石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磚砌花欞、圍牆等,石案為明代雕刻,石鼎為清雍正十年製。神道旁有金章宗年間立“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宋真宗年間立“輦路”碑,明代立孔子神道碑等。

孔林林道建築有萬古長青坊、明代雙碑亭、至聖林坊、大林門、二林門、觀樓、洙水橋坊、洙水橋、墓道大門、思堂、後土祠、神庖、享殿、楷亭、駐蹕亭、子貢墓等。

孔林的石刻分碑刻與石儀兩種,現有碑刻4003通,其中宋碑22通、金碑6通、元碑45通、明碑506通、清碑2626通、民國碑568通、新中國成立後碑50通。石儀計19組,其中宋代1組、明代8組、清代10組,共計88對。

1961年,國務院公布孔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郭沫若有詩雲:“遺愛在人存槁楷,後凋垂世仰青鬆”。置身於蒼莽的林墓之間,人們便會受到一種悠遠文化氣息的熏陶。

孔林這塊風水寶地,筆者已勘實地三次,並在孔子墓穴前用八卦六爻納甲法預測,卜得:坎變否卦,《焦氏易林》釋義是:齊魯兩國求治國,聖人輔佐用美德,進獻禮儀好建議,定公因此得平安。

綜觀孔林周邊,便知聖人孔子墓穴是子山午向,因孔林前左水倒右出辛戌方,為正旺向,名三公聯珠貴無價,又合大堪輿家楊筠鬆大師的進神生來會旺,玉帶纏腰金城水法。大富大貴,人丁昌熾,妻賢子孝,男女高壽,發福綿遠。

孔子墓甬道據傳說,孔家家祖此墓地請風水地師選好,孔子周遊列國回來,一聽說林墳墓地已選好,在尼山往西北2500米,接著風塵仆仆趕到現場,勘察周邊與地師曰:“此地甚好,穴向生旺,但唯獨缺水也。”地師笑笑對孔子曰:“勿急勿躁,時乃不到也,金、木、水、火、土,五行循轉,自有秦人送水也”。當時孔子自認為有勤快之人送水,也就認可。

沒過多久,孔子去世,終年73歲,就安葬在曲阜以北所選墓地。待春秋戰國秦始皇一1952年10月28日毛澤東主席參觀孔林統天下後聽讒言,焚書坑儒。就在孔林附近掘土成河,破壞風水,斷其生脈。真乃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挖的河成了孔林的玉帶河。此河原名誅水河,是秦始皇所定,寓意誅殺。後由明朝宰相嚴嵩的女兒嫁於孔家,親改洙水河,寓意紫氣東來潤澤文昌玉帶河。

因艮方天市垣,有泰山為依,巽方有小岱嶧山相拱,以龍定向,龍水配合,六關通竅,滿局生旺,龍得生旺,水得生旺。從此,生男育女,繁衍後代,輩輩英才,玉帶纏腰。至今孔子77代孫孔德成在台灣為巨富,也正應驗了當時孔子沒悟出風水地師所說的“勿急勿躁,自有秦人送水也”的真正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