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北宋皇陵
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曆代帝王為顯示其權貴富有,多崇尚厚葬,選擇風水寶地作為陵寢。陵寢多封為土丘,雕石儀仗,築牆護衛,構成龐大莊嚴的陵園。鞏義市的北宋皇陵,陵丘高聳,石雕儀仗高大完整,排列有序,蔚為壯觀,是全國最大、保存最好的帝陵之一。
北宋皇陵,位於鞏義市孝義、芝田、西村和回郭鎮一帶高原上,綿亙10餘裏。北宋9帝,除徽、欽2帝被金所擄,囚死在漠北外,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及宣祖,均葬於此,統稱“七帝八陵”。陵區陪葬皇後陵21座,親王墓15座,寇準和大臣墓7座,加上帝係太子、公主和近臣墓,共144座,分布4個陵區。西村陵區:自宋宣祖開始,太祖、太宗都葬在這裏,還附葬有皇後陵10座和子孫墓140多座。蔡莊陵區:真宗葬此。城關陵區:仁宗、英宗兩陵東西並列,相距200米。
八陵區:神宗、哲宗葬此。北宋皇陵的山向均坐北向南子山午向,自南向北由鵲台、乳台、神道及兩側的儀仗石刻、陵園和地宮組成。陵前排列的石刻,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宋代石刻群,規模宏大、中外遊客歎為觀止。1982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但是,到過此地的人(包括筆者1983年、1987年兩次實地堪察)總不免要問為什麼北宋的七個皇帝都要把陵墓修在遠離開封200千米之處?為什麼宋陵的南麵入口處高於北麵的地形?
按傳統的喪葬習俗,進入南邊的陵區後,往北的建築群塔(靠山玄武)應當越走越高,才是符合前有朱雀,後有靠山玄武,左有青龍,右有白虎,才能一定乾坤。而宋陵怎麼背道而馳?(這樣的地形和周邊地理環境定會逢水火之年遭厄運,事實證明宋朝就是如此)回答這些疑問,隻能從朝代風水角度加以解釋,因宋代的風水哲理是把老百姓的姓氏統統按古代音樂中的五音(宮、商、角、、羽)排列,這叫“五音姓利”。選擇地勢,要根據姓名的音符。宋代皇帝趙姓屬角音,角音的人死了應當選擇東南高而西北低的地勢。在開封附近沒有符合角音的地勢,隻好在河南鞏縣安寢了。這裏方圓數十裏地勢平緩,自東南向西北傾斜,無有靠山之勢。因此,宋朝也隨之遭到西北金人入侵中原,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身葬異鄉。中途改都去臨安(今杭州)立南宋,不得不遠離祖宗,埋在江南又遭金人挖掘墳墓,暴屍露骨改換了朝代———元朝。
據北京何適的《春諸紀聞》卷一記載宋仁宗即位後,命宰相丁渭為山陵統史,負責營建皇陵。當時在信州有一位天下知名的地理、風水堪輿家、白雲道士徐仁旺大師,精通易數,博通經緯,曾上議把真宗的皇陵建於牛頭山前,其因是皇陵在山後,坤位(西南有水長流),況子山午向西北方低(屬水坎位),而無靠山,腳朝上,頭朝下,實有大翻個之勢。況水勢過旺,一旦遇到丙午、丁巳之年火旺之時,必定水火相煎。子午相衝,必有禍患;衝克太重,定會水火不容,烽火四起,西北水位金人相侵;天地自然災害疊起,京都不穩,君王遷都易主……但是大貪官丁渭,早已在此地收刮民脂民膏裝滿囊中,靠著花言巧語哄騙了宋仁宗,駁回了徐仁旺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哲理,批準南高北低的陵墓營建決議。至此,宋徽宗和宋欽宗兩代皇帝均在丙午、丁巳之年擄去北國,放進金地蒙古枯井裏,坐井觀天,身葬異鄉。北宋也急棄都開封,南遷臨安(今杭州),又立南宋。奸臣秦檜受寵,讒言誣陷,毒害忠良賢臣嶽飛父子及愛國將士;又不聽太師朱熹的治國之法,終遭到暴屍江南滅亡,是天意也。
第十三節 北宋皇陵
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曆代帝王為顯示其權貴富有,多崇尚厚葬,選擇風水寶地作為陵寢。陵寢多封為土丘,雕石儀仗,築牆護衛,構成龐大莊嚴的陵園。鞏義市的北宋皇陵,陵丘高聳,石雕儀仗高大完整,排列有序,蔚為壯觀,是全國最大、保存最好的帝陵之一。
北宋皇陵,位於鞏義市孝義、芝田、西村和回郭鎮一帶高原上,綿亙10餘裏。北宋9帝,除徽、欽2帝被金所擄,囚死在漠北外,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及宣祖,均葬於此,統稱“七帝八陵”。陵區陪葬皇後陵21座,親王墓15座,寇準和大臣墓7座,加上帝係太子、公主和近臣墓,共144座,分布4個陵區。西村陵區:自宋宣祖開始,太祖、太宗都葬在這裏,還附葬有皇後陵10座和子孫墓140多座。蔡莊陵區:真宗葬此。城關陵區:仁宗、英宗兩陵東西並列,相距200米。
八陵區:神宗、哲宗葬此。北宋皇陵的山向均坐北向南子山午向,自南向北由鵲台、乳台、神道及兩側的儀仗石刻、陵園和地宮組成。陵前排列的石刻,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宋代石刻群,規模宏大、中外遊客歎為觀止。1982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但是,到過此地的人(包括筆者1983年、1987年兩次實地堪察)總不免要問為什麼北宋的七個皇帝都要把陵墓修在遠離開封200千米之處?為什麼宋陵的南麵入口處高於北麵的地形?
按傳統的喪葬習俗,進入南邊的陵區後,往北的建築群塔(靠山玄武)應當越走越高,才是符合前有朱雀,後有靠山玄武,左有青龍,右有白虎,才能一定乾坤。而宋陵怎麼背道而馳?(這樣的地形和周邊地理環境定會逢水火之年遭厄運,事實證明宋朝就是如此)回答這些疑問,隻能從朝代風水角度加以解釋,因宋代的風水哲理是把老百姓的姓氏統統按古代音樂中的五音(宮、商、角、、羽)排列,這叫“五音姓利”。選擇地勢,要根據姓名的音符。宋代皇帝趙姓屬角音,角音的人死了應當選擇東南高而西北低的地勢。在開封附近沒有符合角音的地勢,隻好在河南鞏縣安寢了。這裏方圓數十裏地勢平緩,自東南向西北傾斜,無有靠山之勢。因此,宋朝也隨之遭到西北金人入侵中原,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身葬異鄉。中途改都去臨安(今杭州)立南宋,不得不遠離祖宗,埋在江南又遭金人挖掘墳墓,暴屍露骨改換了朝代———元朝。
據北京何適的《春諸紀聞》卷一記載宋仁宗即位後,命宰相丁渭為山陵統史,負責營建皇陵。當時在信州有一位天下知名的地理、風水堪輿家、白雲道士徐仁旺大師,精通易數,博通經緯,曾上議把真宗的皇陵建於牛頭山前,其因是皇陵在山後,坤位(西南有水長流),況子山午向西北方低(屬水坎位),而無靠山,腳朝上,頭朝下,實有大翻個之勢。況水勢過旺,一旦遇到丙午、丁巳之年火旺之時,必定水火相煎。子午相衝,必有禍患;衝克太重,定會水火不容,烽火四起,西北水位金人相侵;天地自然災害疊起,京都不穩,君王遷都易主……但是大貪官丁渭,早已在此地收刮民脂民膏裝滿囊中,靠著花言巧語哄騙了宋仁宗,駁回了徐仁旺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哲理,批準南高北低的陵墓營建決議。至此,宋徽宗和宋欽宗兩代皇帝均在丙午、丁巳之年擄去北國,放進金地蒙古枯井裏,坐井觀天,身葬異鄉。北宋也急棄都開封,南遷臨安(今杭州),又立南宋。奸臣秦檜受寵,讒言誣陷,毒害忠良賢臣嶽飛父子及愛國將士;又不聽太師朱熹的治國之法,終遭到暴屍江南滅亡,是天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