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地理風水實例選驗(六)(3 / 3)

正好趕巧,高熙跪在窗前,因酒場煙霧,酒味濃厚,窗已打開,一股夾著沁香的丁香花味直撲鼻內,高熙靈機一動,竟仰頭大聲呼出:“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由此一句,震動全場,乾隆皇帝立時臉露喜色,快步走到高熙麵前,反複打量高熙,竟愣住了,為什麼?乾隆皇帝不認識他,隨即叫和糰過來,問此人是誰,叫什麼名字,在朝中任什麼職務。因和糰是左首宰相(右首宰相是劉墉),是朝中的首輔大臣,當然認得高熙,其原因是當時北京開考放榜,論文才,高熙是頭名狀元,但和糰為了安插其內侄和親屬,因此,把高熙從第一位在前邊加一個“十字”排到第十一位,任丁班翰林學士。

此時,和糰見狀,嚇得渾身冷汗,不得不如實稟告:“此人是丁班翰林學士,滕國人氏,名高熙也。”乾隆當時對滿朝文武百官說:“朕出此上聯,竟無人能對下聯也,唯有一個小小丁班翰林學士,竟能如此與朕對闋得當,恰如其分,字字扣金,高熙,高也,朕就封你為翰林院甲班大學士,與和、劉二位愛卿同等料理朝政”。高熙一聽此言,立即跪爬到乾隆皇帝麵前,高呼:“#!”隨後,乾隆皇帝拂袖而去。

當場,滿朝文武擦著冷汗,站起擁到高熙麵前,有獻媚的,有衷心慶賀的,有不懷好意的,有妒忌的,有怨恨的,有竊竊私語的。此時的和糰更加懷恨在心,皮笑肉不笑。此時的劉墉更心懷憂愁,仰麵長歎。原因何在?憂的是因高熙年盛火旺,初生牛犢不怕虎,高傲自負;愁的是和糰一手遮天,心狠毒辣,此後生必葬送在和糰之手。

果不久,和糰欺上瞞下,進讒言,搞誣諂,下圈套,最終把高熙貶為庶民。由此高熙也看清仕途的黑暗,終成為遠近聞名的大書法家。

筆者勘實地卜得巽變既濟卦,《焦氏易林》卦辭釋義是:大禹即將做君王,整裝要登昆侖山,稍有前進見陽光,再往上登,見到溫泉,功德昭著天下傳。

此墓穴示圖:此地勢墓穴是飛泉仙帶水星穴,丙山壬向,此星宜生不宜克,三台水星在乾方,為得位。

丁龍主首結穴,立丙山壬向,催官催貴,又和向上臨官貴,祿山貴,坐山貴,為向上貴,上峰現。

丁龍入首,貴人格,文曲從頭出,大發富貴。

第三十三節 孔狀元醉後誤入後宮差點送了命

清朝鹹豐年間,1861年,英法聯軍向北攻進,鹹豐皇帝率滿朝文武大臣敗走冀察熱河地區時駕崩。引起滿族王親內訌,北京陷入混亂狀態。

本來鹹豐遺詔上寫明大政由蕭順等八人裁決,但西宮懿貴妃也就是慈禧太後,天生的聰明,頭腦反應敏捷,應變能力特強,會講話,有威嚴,心狠毒辣,陰險多變,串通了東宮慈安皇後,懷抱幼子同治,東西兩宮共同垂簾聽政。

慈禧在熱河行宮中聽信了朝中大臣賈楨的得意門生頭名狀元孔狀元孔繁熙所獻的計謀,發起了十月政變,搶先一步,走捷徑先行進入北京入宮,立同治登了基。因殺了心腹之人安得海,陷害東宮慈安太後得逞,獨自垂簾聽政一舉成功後,慈禧心花怒放,在殿中親賜孔狀元禦酒。誰知,孔狀元得意忘形,不勝酒力,喝得酩酊大醉,搖搖晃晃,竟誤入了後宮,嚇得宮妃、貴人、丫環亂喊亂叫,後被守宮侍衛逮住。這下闖了殺身之禍,因清朝規定,後宮除皇帝召見之外,就是皇親的王爺、貝勒爺們出入,任何人不得入宮,如擅闖後宮,格殺勿論。

孔狀元祖墳穴此時,被打入死牢的孔狀元被驚嚇醒了,屎尿拉了一褲襠,知道自己必死無救了,靈機一動,裝瘋傻,也許有救。於是胡言亂語,吃屎喝尿,裝瘋弄傻。後慈禧知此事,念他獻計有功,赦免死罪,遣回原籍,賜賞良田,頤養天年。

孔狀元由於驚嚇,還真得了驚恐症,半身不遂,直活到84歲壽終正寢。

筆者勘實地,雖經百多年時間輾轉,但地理周邊環境沒有大變,孔狀元祖墳穴之位是老陽穴得位。

出爭煞圖示:坐乾山,巽向,右水倒左出乙辰方,對麵有蛾眉案山。老陽之門似覆鍾,將軍大座卻也同。正坐乾宮為得位,子孫富貴列三公。

老陽堅剛之氣,其結穴如覆鍾,如半月,或如人形,穴中並無乳突者,正坐乾方,為老陽得位。其進神在右,煞神在左,務要右邊水過堂,出乙辰而去,必位及人臣,官居三公。

第三十四節 張作霖之墓地元帥林

1928年5月,在北伐軍兵臨北京之際,日本公使芳澤向張作霖提出最後通牒,強迫張作霖同意日本在滿洲的特殊利益,並為張借日本的武力留在關內的條件,此舉激起張作霖極大的逆反心理,他怒不可遏地罵道:“我不能出賣東北,以免後代罵我張作霖是賣國賊!”這樣一來,雙方徹底鬧翻,於1928年6月4日5時30分,當張作霖的專車馳近奉天隻有一步之遙時,日本人密謀炸了他的專車,使張作霖走完了他富於傳奇色彩的一生。

張作霖的橫死,使少帥張學良悲痛萬分,待喪事大典完畢,人應入土為安,葬在何處?因張作霖墳塋有兩處,一是老祖墳,位於新民縣的四台子,因張作霖14歲時,這年發大水,把張作霖之父的棺木衝出漂到一塊高粱地裏,用泥沙封住就地埋了,後張作霖在官場上飛黃騰達,張便認為與其地風水有關。

張作霖生前曾擬修陵園,並請了當地馳名的風水楊地師踏山川,覓風水,選中了錦縣東北的驛馬坊,楊地師對張說:“此地有龍臥。”張作霖大喜非常,隨下令大興土木,陵園落成後,本應把張的父親遷葬此地,但張作霖未允,隻把其母葬於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