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魏良娣和林良媛長得有幾分相似,眉眼間極顯溫柔,太子這才放下心結,極其寵幸起她來。那顏見著太子的臉上又重新出現了笑容,這才將心放下一半來,可他對於太子,終究還是有心結的,見著太子的身子每況愈下,心裏便有說不出的歡喜。
“我總還得想個法子,讓太子勞心憂苦,這樣才能讓他耗神損氣。”那顏喃喃自語道,手指彈了側麵小窗的軟簾,簾子的一角被掀起,寒風從那角落裏鑽了進來,吹得他不由自主打了個寒顫。
第八十四章刻史 (石碑刻史書,憂思隱隱埋禍根。)
第二日的天空有些陰暗,沒有一絲日頭影子,漫天堆積著厚厚的雲層,沉悶的壓在禦道上匆匆行走的官員們頭頂上,大家紛紛朝清和殿走過去,這是東平王和南安王共同監國的第一天,官員們心裏都還沒有底兒,不知道這兩位王爺會做出什麼舉措來。
清和殿的龍椅上邊空蕩蕩的,隻是在旁邊一左一右的擺了兩張椅子,上邊分別坐著東平王和南安王,群臣問安以後,南安王便迫不及待的問:“各位有什麼事情要稟報的?”
站在大殿裏的官員相互看了一眼,尚書左仆射賀蘭乾走上一步,朗聲道:“既然皇上指定東平王和南安王兩位王爺一起監國,那吾等自然會盡力協助兩位王爺來處理朝政。隻是東平王年紀要長與南安王,而南安王平素又隻是以武力而聞名,下官認為朝中俗務當由東平王多多擔待些會比較好,南安王應更注意太子殿下和皇上的軍情為佳。”
南安王聽了這話,心中頗不是滋味,偷眼看了看殿下群臣,就見不少人紛紛點頭,明顯是在附和賀蘭乾的提議,看得他心裏一陣火起,正準備破口大罵,便見站在一旁的那顏朝他輕輕搖了搖頭,又伸出手來指了指東平王的那個方向,他這才強忍心中的怒氣,看了坐在龍椅那邊的東平王一眼。
東平王本來是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裏,旁邊一道視線窺了過來,他轉眼看了看,原來是一臉緊張的南安王,見南安王有些焦躁,東平王看了看大殿裏群臣正在小聲議論,不由開口說話:“各位大人請聽我說一句。”
賀蘭乾等人見東平王開口,也不再說話,隻是屏聲靜氣的聽著。
“我雖年長與南安王,但畢竟也從未監國過,處理朝廷庶務這些事情,還是我們兩人一起比較好,不必要分開,況且這也是皇上走的時候便安排好的,各位大人還是不要如此提議了。”東平王一臉和善的望向各位大臣:“今日可有什麼事情要稟報?若是有,還請快些呈送上來罷。”
一時間大殿裏安靜了下來,賀蘭乾怏怏退到一旁,他最初是東平王府的幕僚,後來由東平王舉薦到了朝堂之上,後來因他處事果敢,被赫連燾賞識,這才一步步做到現在的尚書左仆射。他目光機敏,看準了現在這個時機,一心想要替東平王樹政績拉人心,到時候才能水到渠成的坐到儲君的位置上邊去,可這位王爺卻是一點都不領自己的情,不由得讓他有幾分惆悵。
“東平王,南安王,老臣有一事稟報。”朝臣裏邊走出一位花白頭發的老者,大家定睛一看,卻是太史令高遠:“虞史現已初步定稿,老臣想要將虞史立石銘刻於京城東郊,以便百姓觀看,由此知得失,正心境,懇請兩位王爺準奏。”
高遠心情有些激動,這幾年來含辛茹苦終於把《虞史》定下稿來,他自己覺得整部《虞史》真乃字字珠璣,心中得意,幾次請奏太子要將此史銘刻於石碑之上,立於京城郊外供人賞讀,可太子始終沒有同意,所以這想法一直沒能實現。現在皇上和太子都不在朝中,這倒是個好機會,趕緊趁著東平王和南安王監國時將這事情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