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春,這便是董竹君的藝名,俗而豔。

從此,董竹君覺得自己就似玩偶,陪著各路客人吃喝玩樂,為他們獻唱或者被他們取樂,她忍著淚強笑著,常常唱得嗓子沙啞,累得精疲力盡,卻隻賺來糊口的錢。而那些有錢人,終日揮霍無度,不管別人的死活,這樣天差地別的生活境況每每讓董竹君心生憤慨,她度日如年地計數著時日,盼著早點熬滿三年脫離苦海。

就是這樣小小的幻想,也終破滅了。董竹君從一個知書識禮的孟阿姨那裏知道,這青樓根本就是殺人不見血的人間地獄,基本上有進無回,姑娘們就是老媽子的搖錢樹,沒有誰能逃過賣身的命運。董竹君之所以暫時能隻賣唱不賣身,是因為老媽子見她沒長成,又想著賣上好價錢而已。董竹君聽了,恍然大悟,為自己悲慘的處境心驚不已。

堂子裏天天都很熱鬧,清朝的王孫公子、衙門的老爺,還有富庶的地主、奸滑的商賈……各種各樣的男人來來往往,與姑娘們逢場作戲,沒個正形。

董竹君越來越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想到老鴇有一天會逼她賣,她就頭大如鬥。偏偏這個老鴇還心狠手辣,對不聽話的姑娘動輒打罵,汙言穢語不堪入耳,而被她數落打壓的姑娘,處境更加艱難。

有尊嚴地活著,許多時候,竟然是一種奢望。

可是,就算是奢望,董竹君也要心懷夢想,她渴望自由,渴望擺脫窮境,她想自立、想強大,而這一切美好的憧憬,在這烏煙瘴氣的青樓裏,如那縹緲的歌聲,華麗片刻便消散了去,讓人無從把握。董竹君如履薄冰、度日如年,與別的姑娘不同,她沉默寡言,盡量與客人拉開距離。

因為年紀小,尚未長成,董竹君還屬清倌,給客人們拉拉曲子、唱唱戲就好,老鴇急盼盼地望著她長大成人,好把她當成更大的搖錢樹加以榨取,客人們也都虎視眈眈地瞅著她如花苞般日新月異的身體,成長。這本是件讓人憧憬的事,在董竹君卻是件可怕的事。

該來的,總是要來,躲也躲不過去。

董竹君咬牙堅持著,她想,也許苦難可以暫時地逼迫著柔弱的女子墮入風塵,但若能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好,她的靈魂便是清淨的。

董竹君無法適應青樓裏那般醉生夢死的生活,她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天,對明天充滿希望,她有強大的內心力量,她相信未來的某一天,她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改變窘迫的生活。

女人,若有傲骨,或者反而更容易得到幸運之神的青睞。

青樓這樣的地方,雖然素日熱鬧著,春去冬來日複一日,沒什麼不同,可青樓也向來是時聞傳播最快的地方,來來往往的客人總會帶來外麵世界裏的消息,讓堂子裏與世隔絕的姑娘們輕易了解外麵的時態。

先是鴉片戰爭後簽訂了《南京條約》,接著是列強處心積慮瓜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越發水深火熱,然後是清王朝被孫中山推翻了,宣統皇帝退位,民國成立……消息不斷傳進來,別的姑娘聽了,當茶前飯後的消遣,可董竹君卻聽得驚心動魄、熱血沸騰。

不幾天,董竹君又聽客人們說孫中山先生辭去了臨時大總統職位,讓袁世凱當臨時大總統,結果袁世凱想當皇帝,還暗殺了革命黨領袖之一宋教仁……董竹君認真地聽著,發現這些個客人很有些與眾不同。

他們大都三十左右,個個談吐不俗,舉止優雅,談起時事又總是慷慨激昂,讓董竹君心生好奇,再彈唱的時候,她便十分用心。

花樣年華的女子,清麗婉轉,風情無限,本來就容易惹人注目,董竹君亦不例外。不久,便有幾個男人圍繞上來,可董竹君懶得理會他們,這是青樓,來這裏尋歡作樂的男子,她統統信不過,她想要的男子,必想一世鍾情,可不想他背著婦人在堂子裏戲耍無度。

過盡千帆皆不是,董竹君巧妙地躲避了前來求愛的男人們,守身如玉地等著自己夢想中的愛人。

夏之時,便在這樣的時候,闖進了董竹君的生活。

夏之時有魁梧頎高的身材,有俊朗漂亮的臉孔,他喜歡穿件灰色長袍,外罩黑緞馬褂,偶爾也穿洋裝,走起路來儀表不凡,大家叫他夏爺。

董竹君最開始注意夏之時,並不是他和別的客人一樣喜歡玩笑取樂,而是他別樣的沉靜,他雖然喜歡來堂子裏擺花酒,但總是安靜地看著別人湊在一起說說笑笑,也很少叫姑娘來作陪,偶爾會點董竹君的牌子,也不動手動腳,隻凝神看著她,聽她唱戲,臉上盡是雲淡風輕的笑意。四目對接時,董竹君靜若平湖的心微微泛起了漣漪,那漣漪一波波蕩漾開去,讓她惶恐不安起來。

她的惶恐,他看在眼裏,笑意自唇畔漾開,春暖花開般明豔,他拉她在身邊坐下,文質彬彬地和她說話,一板一眼,從不戲謔。他細細地問過她的姓名、家世,問她為什麼來青樓的原因,如知心的兄長般和氣可親。

董竹君一向反感與客人交談,可麵對態度真誠的夏之時,她不由自主放下戒備,對他有問必答。幼年讀書的快樂、父親病重的擔憂、窘境難度的辛苦、墮入青樓的絕望……她說,他聽。

少女緊閉的心窗,就這樣對這個素昧平生的男人敞開了,說到傷心處,董竹君情不自禁落淚,她為自己悲慘的境遇而難過、無奈,卻不曾想眼前的男子會帶她脫離這樣的生活,因為,她和他,隻是偶然相遇,做了短暫的傾訴與傾聽的對象,她隻知道他的名字,除此之外,她幾乎對他一無所知。

沉靜的男子麵色漸漸凝重,看她的目光變得深邃,他沒有打斷她,一直聽她絮絮地說完,間或同情地歎一口氣,點點頭,那體貼關切的神情,讓她感到溫暖。

隨後,便有人告訴她,這個叫夏之時的男人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加入同盟會,跟著孫中山先生鬧革命。武昌起義時,他帶兵一晝夜衝到重慶,活捉並殺死了鎮守使田征葵,並把田家抄來的幾箱金子交銀行充公。推翻清政府後,他被任命為四川省副都督,但不久後辭職離開重慶東下,在上海參與策劃討袁“二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