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2 / 2)

隻一句話

十三阿哥胤祥的貼身侍從李福匆匆找到武心寧,說道“武姑娘,十三爺說四爺要回京處理事務了,問您送不送.”武心寧皺眉打量著李福,心內一團疑惑,便隨口問道“四爺為什麼要回京呢?”

“武奉茶,您忘記了,四爺是來向皇上請安的,因為那戴蓮一夥,已經耽誤了行程,此刻京中事務繁忙,自然要趕緊回去的.十三爺聽了信兒就讓我過來問一下,您要不要去送送,這會兒估計還沒走.”

武柱國沒有說話,隻看著自己的女兒,猜測她定會有自己的處理方式.武心寧對著李福笑著說道“我倒是真忘記了,四爺公務纏身,這就得回京.可惜四爺來的這幾天沒得閑陪著皇上,竟為了我的事情奔波操心,倒是我做奴婢的有些汗顏.”李福滿麵期待,但武心寧卻繼續說道“四爺要走了,送的人自然不會少,麻煩李大哥跟十三爺回個話,就說心寧不去了,祝四爺一路順風,回京再見吧.”

“武奉茶,您確定不去了?”李福似乎不太死心,剛得了十三爺命令來找人的時候,看主子那樣子似乎斷定她一定會去.這會子隻見了自己隻身回去,豈不是丟了自家爺的麵子?

“不了,勞您代轉,十三爺費心了.”武心寧不再說話,但卻堅定了語氣,輕輕一句就把李福推回了胤祥的身邊.

李福悻悻地回到胤祥身邊,見四阿哥已經是整裝待發,便附耳輕聲彙報了情況.胤祥笑道“她倒夠聰明,不知道這會子四哥心裏怎麼想.”

胤禛辭別康熙,出府上馬.胤祥陪了一程,行至郊外,他試探地說道“四哥,武心寧沒有來送你.”

“恩.”‖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早就知道四哥會蹦這一個字的了,胤祥看看四哥的表情,依舊看不出什麼異常,便放心說道“我叫李福去找她,結果她說祝你一路順風,回京再見.”

原本以為四哥的臉上會掛不住,沒想到卻看見了難得一見的笑容.“四哥你怎麼笑了“”胤祥半是驚喜半是疑惑,隻聽胤禛心情大好地說“那丫頭聰明的很,這般小心謹慎,就是怕了皇阿瑪以為我們結黨營私.”

“有那麼嚴重嗎?”

“當然有,她是皇阿瑪身邊的人,若與臣子交情過多,皇阿瑪自然會不滿.”

胤祥這才明白了武心寧的意思,原來那句“回京再見”還有這樣的深意.難怪她每日惜字如金,除非是九哥上去死纏著,否則連笑臉都不多給一個.再看看四哥,似乎對武心寧的做法很滿意,胤祥了然地笑笑,他終於明白為什麼太子沒有得到武心寧了,恐怕九哥的想法也要落空了.

三月二十日,也就是胤禛離開的第二天,康熙南巡的隊伍再次啟程,離開了蘇州府.武心寧本以為康熙會讓自己的家人離開,沒有想到皇帝見她這些日子心情不錯,倒允許了武家人隨行.二十三日到達了鬆江府,也就是現在的上海.

武心寧對鬆江府了解的不多,到了地方就隻管陪在皇帝身邊.康熙一路舟車勞頓,到了地方就想要早些交代事務好整頓歇息,以便第二日早起檢閱鬆江提標官兵.

蘇州總督阿山和巡撫噶禮在鬆江府設宴為皇帝接風洗塵,席間康熙命他二人在第二日檢閱完畢後舉薦賢能的官員.武心寧對於噶禮多少有些了解,他似乎是個貪官.相對之下,她對姍姍來遲的張伯行就有著莫名其妙的好感.

他就是康熙金口禦封的“天下第一清官”.他很瘦削,眼睛很有神,麵對噶禮和阿山的排擠與不悅,他淡然處之,卻又不失風度和氣派,這就是文人的傲骨嗎?雖然清廉,他衣著整潔幹淨,一絲不染,盡管沒有昂貴配飾點綴,依然能夠讓人高看一眼.

“武家丫頭.”康熙提醒了一句,武心寧才反應過來,自己光顧著看張伯行,以至於倒酒的時候不小心灑在了桌子上麵.“奴婢該死.”武心寧趕忙收回自己的目光,向皇帝請罪.“朕不怪罪你,你說說你為什麼盯著張愛卿看吧.”

武心寧的臉“騰”地就紅了,皇帝真有些腹黑了.她充滿敬佩地說“奴婢早聽說張大人為官清廉公正,秉性耿直,據聞張大人在任期間誓不取民一錢,小女子佩服.”都是誠懇的誇獎和發自內心的評價,張伯行驚喜地看著武心寧,一旁就坐的阿山和噶禮則微微冒了冷汗.

康熙對於武心寧的“博聞”早已習慣,不過她在這樣的場合毫無保留地讚揚佩服一個人,倒是第一次.“能讓這丫頭佩服的人不多.”康熙臉上的笑意很明顯,從袖口裏摸出一塊玉佩,道“李德全,賞!”

“嗻.”李德全雙手接過玉佩,畢恭畢敬地呈至張伯行麵前.張伯行受寵若驚地起身,略整衣領扶正官帽,跪下雙手過頭接過賞賜,高聲呼道“謝吾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