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節(1 / 2)

是一如既往地看重。康熙的歲數一年比一年大,他現在期盼更多的是兒女承歡膝下享受天倫之樂,而不是看著兒子們在那裏勾心鬥角地爭奪皇位。在康熙的心裏,武心寧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寬慰他的人之一。

武心寧早已算好了日子,十一月末便是良妃過世兩周年的紀念日。按照曆史(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會發生著名的斃鷹事件,胤禩也會從這件事情開始一蹶不振。後世分析這兩隻將死之鷹究竟是不是胤禩所為,猜測更多的是胤禛與十四阿哥。武心寧的嘴角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胤禩,你終於要得到應有的報應了。

胤禛走進屋來與武心寧道別。

胤禛與武心寧經曆諸多風雨,他們之間更多的是依賴與親情。胤禛檢查武心寧的衣服和包裹,不斷地叮囑她照顧好自己。武心寧深吸一口氣,說道“王爺,我性格倔強,平日難免任性耍脾氣,每次你都諸多忍讓,這些年實在過意不去。” 正文 144、武氏傳召入熱河,主仆密謀匿雷池

胤禛大驚道“好端端為何就突然說出這樣的話來?還是你又打算偷偷離開?”胤禛看看武心寧的寶貝箱子,還好好放在床邊,並沒有要帶走的意思,“你到底想些什麼?”

“我不會離開,而且我相信我們很快就會再見。”武心寧給胤禛倒茶,說道“我平日性子強,肯定沒少惹你生氣……日後若我做錯了什麼事情,你能不能原諒我?”

胤禛盯著武心寧的眼睛,道“若錯的有理,爺當然不計較。”

“那奴婢就放心了。”

武心寧是聰明人,又怎麼會把髒水往丈夫的身上潑呢?她臨走的時候,留下了自己的心腹,鄂爾泰。

“鄂爾泰,你跟了我這麼多年,可有怨言?”鄂爾泰本是宮門口的守衛,武心寧順應史實,將他要到自己身邊做了貼身侍衛。相處這許多年,武心寧知道鄂爾泰一向沒有私心,不管是出於康熙的命令還是對於自己的感情,鄂爾泰辦事一向滴水不漏,而且嘴巴非常嚴實。

“主子跟奴才說這話,見外。”鄂爾泰對於武心寧的脾性摸的非常通透,他幾乎已經意識到主子將有非常重要的任務交代給自己。

武心寧換了另外一種筆體,在宣紙上畫了兩隻海東青。鄂爾泰疑惑地問道“主子想要這個?”如果僅僅是想要兩隻海東青的話,去了熱河叫侍衛打兩隻下來不就有了嗎?

“尋到之後,給我帶到熱河。”

“奴才明白。”鄂爾泰將武心寧的畫在火折上化去,武心寧說道“不要讓任何人知道它們的來曆。我留你在京城,要以照顧小格格為理由,王爺若有其他吩咐,就不折不扣去執行。”武心寧拍拍鄂爾泰的肩膀,說道“不要以為你人到中年就再無出頭之日,我用向上人頭擔保,不出十年,你會官至當朝一品。”

這句話無疑就是武心寧在告訴鄂爾泰,來日雍王爺若登基為帝,你必定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鄂爾泰跪下磕頭,“奴才定當鞠躬盡瘁。”武心寧扶起鄂爾泰,“你我主仆這許多年,你的人品我再信任不過,此刻我不在京城,你辦事要萬分小心,必要的時候哪怕辦不成事,也要學會和自己撇清關係。王爺重用你的前提是你的小命還在,明白嗎?”

“奴才謹記。”

武心寧不想用這種方法害胤禩。她本來對胤禩還抱有一絲好感,覺得他是個有擔當的男人。但是每當她想到自己死去的女兒,還有胤禩出爾反爾用那份假的罪證來害胤禛的時候,就再也無法來用這偽裝的擔當來蒙蔽自己的內心。那兩隻海東青,隻是順應了曆史而已,

武心寧辭別胤禛離京,康熙抱怨武心寧來得晚了一天,沒能夠趕上蒙古王公的聚會。諸部王公往年有見過武心寧的,知道她曾是康熙的近侍,嫁給了雍親王。有幾個新來的蒙古王孫則並不知道武心寧究竟為何人,還以為她是天朝皇帝的女兒,或者哪個親王家的公主。

康熙此番狩獵沒有帶著胤禩,這點早在意料之中。但一向與胤禩形影不離的胤禟卻在隨行之列,還有未來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禎。武心寧自從女兒死後,與胤禩一夥人從來不打照麵,即使相見,也是遠遠躲開。眼下服侍在康熙身邊,自然多了與胤禟見麵的機會。

看樣子胤禩和胤禟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胤禎。武心寧異常淡定,假裝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偶爾從她的目光中會流露出痛失愛女的悲傷,但是以她說話做事的態度,旁人全然看不出此事與胤禩胤禟有關。胤禟目光中透著愧疚,不敢和武心寧對視也不敢同她講話,隻偶爾用餘光打量她一下,便匆匆挪開。而胤禎則明顯就是一副“我不知道你們到底怎麼了”的表情,卻又不敢開口向胤禟詢問。

武心寧居住的營帳離康熙非常近。時值初冬天氣微寒,康熙命掌事太監賞賜武心寧雙倍的炭火用來取暖。自打寶月死後,武心寧就一直感覺身體狀況不好,她並不知道自己流產的事情,蓮兒出於胤禛的命令也當然不敢對她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