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2)(3 / 3)

臨別殷勤重寄詞, 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 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選自朱金誠《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①漢皇:漢武帝。唐人習慣借漢指唐。傾國:美人。典出《漢書·外戚傳》,李延年在漢武帝麵前唱:“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此處以漢武帝寵幸李夫人借指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關係。禦宇:禦臨宇內,指統治天下。

②楊家有女四句:楊貴妃小名玉環,本蜀州司戶楊玄的女兒,由於天生麗質而被選為壽王李瑁(玄宗兒子)妃子,後來被玄宗看中,命楊玉環出家,改名太真。天寶四年,冊封玉環為貴妃。白居易此處如是說,大概一為玄宗避諱,二也反映了唐人對婚姻的寬容與開放。

③ 六宮粉黛:後宮所有嬪妃。粉黛:紅粉和青黛,是古時婦女化妝用品。

④ 華清池:驪山(今陝西臨潼縣)上的溫泉池。凝脂:白嫩、細滑而又豐腴的肌膚。

⑤ 金步搖:婦女頭上的金釵,因行走時隨步搖動,故名。

⑥ 金屋:典出《漢武故事》,漢武帝未登基前,曾向他的姑母館陶公主許諾,若娶得表妹阿嬌,當造金屋讓她居住。

⑦ 列土:指皇上以土地給楊家兄弟姐妹封侯封賞。可憐:可歎。

⑧ 凝:集結,指聲調緩慢仿佛凝結。絲竹:管弦樂器。

⑨漁陽二句:指安祿山發動的叛亂,驚破了玄宗和貴妃日夜宴遊享樂的美夢。漁陽:在今北京市東南,當時是安祿山的營地。鼙(pí)鼓:戰鼓。霓裳羽衣曲:舞曲名,開元中由西域傳入,《白氏長慶集》卷二十一注為“楊氏創聲君造譜”,應該是經過了玄宗的加工潤色的。

⑩九重二句:指戰火燒到長安,玄宗一行棄城而逃。據史載,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祿山破潼關,在楊國忠的提議下,玄宗命將軍陳玄禮率軍護駕,帶著貴妃等人逃往西南。行:實為“逃”,為避諱之隱語。

翠華:皇帝的車馬。

六軍二句:護駕的軍隊不肯前行,玄宗不得已隻好賜死貴妃。據史載,陳玄禮所率軍隊要求玄宗處死楊氏兄妹,否則不肯護駕西行。 宛轉:美好的樣子。蛾眉:指美人。

花鈿、翠翹、金雀、玉搔頭:均指貴妃平素所戴之首飾。

雲棧:高入雲霄的棧道。縈紆:迂回曲折。劍閣:關名,在今四川省劍閣縣北。

行宮:皇帝出行時居住的地方。

天旋二句:指政局好轉,玄宗被迎回長安,路過貴妃自盡之地,徘徊不忍離去。據史載,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十月,郭子儀軍收複長安,肅宗即派人到蜀地迎回玄宗。龍馭:皇帝的車馬。

馬嵬坡:貴妃被賜死的地方。空死處:空見死處。

信:任憑。

太液、未央:漢代長安宮廷苑囿之名,此處借指唐代長安的宮苑。

西宮:指位於長安西麵的太極宮。南苑:指興慶宮。二者皆為玄宗回京後所居住的地方。此二句以宮苑的荒涼極言玄宗內心的哀傷和晚景的淒涼。

梨園弟子:指玄宗所訓練的一批藝人。據載,開元二年(714年),置教坊於蓬萊宮,玄宗親自授樂,謂之梨園弟子。椒房:後妃所住的地方,因用椒和泥塗抹,故名。阿監:宮中女官。青娥:青春美貌的女子。

耿耿:明亮的樣子。曙:天色發亮。

鴛鴦瓦:兩片嵌合在一起的瓦。翡翠衾:裝飾有翡翠圖案的被子。

悠悠:漫長。經年:過了一年。

臨邛(qióng):唐代縣名,屬劍南道,位於今四川邛崍縣。鴻都:東漢首都洛陽宮門名,這裏借指長安。致:招來。

碧落:道家稱天界為碧落。

五雲:五彩的祥雲。綽約:美好輕盈的樣子。

參差( cī):仿佛。

金闕:金碧輝煌的仙宮。玉扃(jiōng):玉製的門。小玉、雙成:古代神話中的仙女,此處指楊太真在仙宮中的侍女。

使:使者。九華帳:神話中西王母在九華殿所設的迎接天帝的帳,此處極言仙宮之華麗。

珠箔(bó):用珍珠穿的簾子。銀屏:鑲嵌銀絲花紋的屏風。迤邐(yǐ lǐ):接二連三地。

覺(jué):覺醒、驚醒。也可讀jiào,意為剛剛睡下。

袂(mèi):衣袖。

闌幹:淚水縱橫的樣子。

含情凝睇(dì):無限深情地長久注視。

昭陽殿:漢宮廷名,為漢成帝和趙飛燕姐妹所住,此處借指貴妃生前與玄宗所居住的宮殿。蓬萊宮:泛指仙境。

人寰(huán):人間。

舊物:指貴妃生前和玄宗定情的禮物。鈿(diàn)合:用珠寶鑲嵌的首飾盒。合,同“盒”。

擘(bāi):用手掰開。此二句意為貴妃用手掰開信物,自己與玄宗各留一半。

長生殿:玄宗天寶元年所造,位於華清宮內。

比翼鳥:雌雄雙飛的鳥。連理枝:兩種不同的樹根與枝葉交錯生長在一起。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作於元和元年(806年),當時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之事後世無傳而創作。作者創作的目的也許是出於“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但隨著敘事的進程和感情的變化,《長恨歌》的主題也呈現出流動性:詩的前半部諷刺唐玄宗的荒淫誤國,中間部分用充滿同情的筆觸寫唐玄宗對貴妃的入骨相思和無盡的哀傷。這樣,詩的主題便由批判轉為對唐玄宗堅貞專一的愛情的歌頌。後半部分采用民間傳說,用浪漫主義的手法集中抒寫貴妃對玄宗的極度思念,大大加重了故事的悲劇氣氛和作者對李楊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以及對他們忠貞愛情的由衷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