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7)(1 / 3)

白公館裏流蘇隻回去過一次,隻怕人多嘴多,惹出是非來。然而麻煩是免不了的。四奶奶決定和四爺進行離婚,眾人背後都派流蘇的不是。流蘇離了婚再嫁,竟有這樣驚人的成就,難怪旁人要學她的榜樣。流蘇蹲在燈影裏點蚊煙香。想到四奶奶,她微笑了。

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然而流蘇還是有點悵惘。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裏,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曆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隻是笑盈盈地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傳奇裏的傾城傾國的人大抵如此。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呀呀拉著,在萬盞燈火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一九四三年九月

(選自《張愛玲文集》,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小說風格的典型代表。題目看似浪漫,小說的內容卻對題目本身形成了一個反諷——“傾城之戀”不是一場轟轟烈烈、驚世駭俗的戀愛,而是一對自私的男女因為一場戰爭的到來成就了普通的婚姻。張愛玲的眼光稱得上毒辣,年紀輕輕即已洞察人類感情世界的千瘡百孔,但她又是悲憫的,她的小說,除了《金鎖記》裏的曹七巧,都不是極端的人物。《傾城之戀》裏的白流蘇和範柳原,彼此富有好感,但都是精明算計到“忘了自己還在戀愛”的人物,流蘇算計的是娘家待不下去了得以近三十歲的青春搏一樁體麵的婚姻;柳原希望得到一個對他有真愛的情人卻不願負起婚姻的責任。於是台麵上是高等機智的調情,台麵下卻是無情冷靜的盤算,這場戀愛在張愛玲的筆下倒也勢均力敵,很有看頭。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香港的淪陷拖住了柳原歐遊的腳步,成就了一對平凡的夫妻。從流蘇一麵看固然是勝利,可一樁婚姻除了個人的努力之外,還需要一場這麼大的戰爭的配合,要一個城市的陷落才能成全她,也夠令人欷感慨的了。

之所以說這是張愛玲小說的典型代表,是因為張愛玲在這篇小說裏實踐了“在傳奇裏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裏尋找傳奇”的寫作信條。她對人物自私的一麵有洞察和揶揄,卻不是尖刻的嘲諷,而是帶著理解和同情。她曾說過,“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正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語言的奇異精致使得張愛玲的小說遠遠超出了一般所謂的言情小說,成為雅俗共賞又有先鋒色彩的嚴肅文學。

白公館裏流蘇隻回去過一次,隻怕人多嘴多,惹出是非來。然而麻煩是免不了的。四奶奶決定和四爺進行離婚,眾人背後都派流蘇的不是。流蘇離了婚再嫁,竟有這樣驚人的成就,難怪旁人要學她的榜樣。流蘇蹲在燈影裏點蚊煙香。想到四奶奶,她微笑了。

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然而流蘇還是有點悵惘。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裏,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曆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隻是笑盈盈地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傳奇裏的傾城傾國的人大抵如此。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呀呀拉著,在萬盞燈火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一九四三年九月

(選自《張愛玲文集》,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小說風格的典型代表。題目看似浪漫,小說的內容卻對題目本身形成了一個反諷——“傾城之戀”不是一場轟轟烈烈、驚世駭俗的戀愛,而是一對自私的男女因為一場戰爭的到來成就了普通的婚姻。張愛玲的眼光稱得上毒辣,年紀輕輕即已洞察人類感情世界的千瘡百孔,但她又是悲憫的,她的小說,除了《金鎖記》裏的曹七巧,都不是極端的人物。《傾城之戀》裏的白流蘇和範柳原,彼此富有好感,但都是精明算計到“忘了自己還在戀愛”的人物,流蘇算計的是娘家待不下去了得以近三十歲的青春搏一樁體麵的婚姻;柳原希望得到一個對他有真愛的情人卻不願負起婚姻的責任。於是台麵上是高等機智的調情,台麵下卻是無情冷靜的盤算,這場戀愛在張愛玲的筆下倒也勢均力敵,很有看頭。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香港的淪陷拖住了柳原歐遊的腳步,成就了一對平凡的夫妻。從流蘇一麵看固然是勝利,可一樁婚姻除了個人的努力之外,還需要一場這麼大的戰爭的配合,要一個城市的陷落才能成全她,也夠令人欷感慨的了。

之所以說這是張愛玲小說的典型代表,是因為張愛玲在這篇小說裏實踐了“在傳奇裏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裏尋找傳奇”的寫作信條。她對人物自私的一麵有洞察和揶揄,卻不是尖刻的嘲諷,而是帶著理解和同情。她曾說過,“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正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語言的奇異精致使得張愛玲的小說遠遠超出了一般所謂的言情小說,成為雅俗共賞又有先鋒色彩的嚴肅文學。

歐·亨利

歐·亨利(1962—1910年),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莫泊桑、契訶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

歐·亨利出生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醫師家庭,先後當過藥房學徒、牧牛人、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嚐試過各種職業,積累了豐富的底層生活經驗。一生創作短篇小說300多篇,分別收入《四百萬》《西部的心》《城市的聲音》《善良的騙子》《命運之路》《滾石》等集子。由於他對紐約曼哈頓市民生活真實細致地描摹,獲得了“曼哈頓的桂冠詩人”之美譽;同時因其作品包羅萬象和幽默風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