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回家以後,她的陶醉有一小部分被審慎和理智所替代。她拿出卷發鐵鉗,點著煤氣,著手補救由於愛情加上慷慨而造成的災害。那始終是一件艱巨的工作,親愛的朋友們——簡直是了不起的工作。
不出四十分鍾,她頭上布滿了緊貼著的小發鬈,變得活像一個逃課的小學生。她對著鏡子小心而苛刻地照了又照。
“如果吉姆看了一眼不把我宰掉才怪呢,”她自言自語地說,“他會說我像是康奈島遊樂場裏的賣唱姑娘。我有什麼辦法呢?唉!隻有一塊八毛七分錢,叫我有什麼辦法呢?”
到了七點鍾,咖啡已經煮好,煎鍋也放在爐子後麵熱著,隨時可以煎肉排。
吉姆從沒有晚回來過。德拉把表鏈對折著握在手裏,在他進來時必經的門口的桌子角上坐下來。接著,她聽到樓下梯級上響起了他的腳步聲。她臉色白了一忽兒。她有一個習慣,往往為了日常最簡單的事情默禱幾句,現在她悄聲說:“求求上帝,讓他認為我還是美麗的。”
門打開了,吉姆走進來,隨手把門關上。他很瘦削,非常嚴肅。可憐的人兒,他隻有二十二歲——就負起了家庭的擔子!他需要一件新大衣,手套也沒有。
吉姆在門內站住,像一條獵狗嗅到鵪鶉氣味似的紋絲不動。他的眼睛盯著德拉,所含的神情是她所不能理解的,這使她大為驚慌。那既不是憤怒,也不是驚訝,又不是不滿,更不是嫌惡,不是她所預料的任何一種神情。他隻帶著那種奇特的神情凝視著德拉。
德拉一扭腰,從桌上跳下來,走近他身邊。
“吉姆,親愛的,”她喊道,“別那樣盯著我。我把頭發剪掉賣了,因為不送你一件禮物,我過不了聖誕節。頭發會再長出來的——你不會在意吧,是不是?我非這麼做不可。我的頭發長得快極啦。說句‘恭賀聖誕’吧!吉姆,讓我們快快樂樂的。我給你買了一件多麼好——多麼美麗的好東西,你怎麼也猜不到的。”
“你把頭發剪掉了嗎?”吉姆吃力地問道,仿佛他絞盡腦汁之後,還沒有把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弄明白似的。
“非但剪了,而且賣了。”德拉說。“不管怎樣,你還是同樣地喜歡我嗎?雖然沒有了頭發,我還是我,可不是嗎?”
吉姆好奇地向房裏四下張望。
“你說你的頭發沒有了嗎?”他帶著近乎白癡般的神情問道。
“你不用找啦,”德拉說。“我告訴你,已經賣了——賣了,沒有了。今天是聖誕前夜,親愛的。好好地對待我,我剪掉頭發為的是你呀。我的頭發也許數得清,”她突然非常溫柔地接下去說,“但我對你的情愛誰也數不清。我把肉排煎上好嗎,吉姆?”
吉姆好像從恍惚中突然醒過來。他把德拉摟在懷裏。我們不要冒昧,先花十秒鍾工夫瞧瞧另一方麵無關緊要的東西吧。每星期八塊錢的房租,或是每年一百萬元房租——那有什麼區別呢?一位數學家或是一位俏皮的人可能會給你不正確的答複。麥琪帶來了寶貴的禮物④,但其中沒有那件東西。對這句晦澀的話,下文將有所說明。
吉姆從大衣口袋裏掏出一包東西,把它扔在桌上。
“別對我有什麼誤會,德爾。”他說,“不管是剪發、修臉,還是洗頭,我對我姑娘的愛情是決不會減低的。但是隻消打開那包東西,你就會明白,你剛才為什麼使我愣住了。”
白皙的手指敏捷地撕開了繩索和包皮紙。接著是一聲狂喜的呼喊;緊接著,哎呀!突然轉變成女性神經質的眼淚和號哭,立刻需要公寓的主人用盡辦法來安慰她。
因為擺在眼前的是那套插在頭發上的梳子——全套的發梳,兩鬢用的,後麵用的,應有盡有;那原是在百老彙路上的一個櫥窗裏,為德拉渴望了好久的東西。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美麗的發梳——來配那已經失去的美發,顏色真是再合適也沒有了。她知道這套發梳是很貴重的,心向神往了好久,但從來沒有存過占有它的希望。現在這居然為她所有了,可是那佩帶這些渴望已久的裝飾品的頭發卻沒有了。
但她還是把這套發梳摟在懷裏不放,過了好久,她才能抬起迷濛的淚眼,含笑對吉姆說:“我的頭發長得很快,吉姆!”
接著,德拉像一隻給火燙著的小貓似地跳了起來,叫道:“喔!喔!”
吉姆還沒有見到他的美麗的禮物呢。她熱切地伸出攤開的手掌遞給他。那無知覺的貴金屬仿佛閃閃反映著她那快活和熱誠的心情。
“漂亮嗎,吉姆?我走遍全市才找到的。現在你每天要把表看上百來遍了。把你的表給我,我要看看它配在表上的樣子。”
吉姆並沒有照著她的話去做,卻倒在榻上,雙手枕著頭,笑了起來。
“德爾,”他說,“我們把聖誕節禮物擱在一邊,暫且保存起來。它們實在太好啦,現在用了未免可惜。我是賣掉了金表,換了錢去買你的發梳的。現在請你煎肉排吧。”
那三位麥琪④,諸位知道,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們帶來禮物,送給生在馬槽裏的聖子耶穌。他們首創了聖誕節饋贈禮物的風俗。他們既然有智慧,他們的禮物無疑也是聰明的,可能還附帶一種碰上收到同樣的東西時可以交換的權利。我的拙筆在這裏告訴了諸位一個沒有曲折、不足為奇的故事:那兩個住在一間公寓裏的笨孩子,極不聰明地為了對方犧牲了他們一家最寶貴的東西。但是,讓我們對目前一般聰明人說最後一句話,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授受禮物的人當中,像他們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什麼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他們就是麥琪。
(選自《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美]歐·亨利著,王仲年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
①示巴女王:示巴古國在阿拉伯西南,即今之也門。《舊約·列王紀上》載示巴女王帶了許多香料、寶石和黃金去覲見所羅門王,用難題考驗所羅門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