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這樣的分析,大概梳理出青年趙雲的征戰蹤跡。根據史料記載,用文學故事的手法,來粗略地作以記述。《三國誌˙先主傳》記載:袁紹攻公孫瓚,先主與田楷東屯齊。公孫瓚得到信使報告,隨即令田楷帶上兵馬,和劉備一起即刻兵進青州,以拒袁譚,和袁紹寸土必爭。接著公孫瓚又命趙雲做劉備主騎,護衛大軍,伺機殺敵立功。這樣,趙雲隨劉備首先來到了青州。
古語說“東方屬木,木色為青”,故名青州。青州這一帶,東臨大海,地處海濱,海岸線漫長,海侵和水患經常發生。青州地區民風彪悍,百姓流亡於路,輾轉遷徙,得不到官府賑濟。老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為了生存,隻能鋌而走險,揭竿而起。千百年來,這裏暴動不斷,戰亂時間很長。《後漢書˙孔融傳》記載:時黃巾寇數州,而北海最為賊衝。因為這裏黃巾戰亂最厲害,青、徐士庶北遷幽州奔劉虞、南遷徐州投陶謙,一百多萬人逃亡他鄉避難。
田楷、劉備率領大軍一路秋毫無犯,這一日開進平原。百姓聞聽,無不歡喜,齎牛酒伏道歡迎。平原是一座古城,西周初為齊國西境的下邑,因地勢平坦而得名。兩漢時期為青州平原郡,三國時期在公元213年改屬冀州。當時平原地廣人稀,又加連年兵災疫患,田園荒蕪,六畜鮮少,百姓們的生活困苦異常。劉備來到平原,先為平原令,後為平原相。劉備以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統領其部曲,以趙雲統領其騎兵。劉備為爭取豪紳地主、知識分子的支持,緩和嚴重的階級矛盾,壯大發展自己的實力,勤施善政,禮賢下士,休養生息,以仁義籠絡人心,故而深受百姓的擁戴。劉備為平原的百姓在戰亂中求得了一個短暫的休養生息的機會。《三國演義》上說劉備在平原“頗有錢糧軍馬,重整舊日氣象”,所言正是此意。可以說平原是劉備走向全國,創立霸業實現“匡複漢室”政治抱負的實驗基地。因此,平原老百姓感恩戴德,流傳下來許多關於劉備治理平原的故事和傳說。
現在平原縣作家張洪春曾出版了長篇傳奇小說《劉備坐平原》和民間故事集《劉備在平原的傳說》,記述了劉備在平原時“試守平原令”“偶植盤龍柳”“仁德感義士““首善孝行街““育英辦義學”等傳說故事。其中一個傳說叫“惜才收趙雲”,講的是:備性愛才,求賢若渴。常山趙雲,少年英俊,智勇雙全。雲依公孫瓚,瓚以其年少而輕之。瓚與袁軍戰於磐河,瓚敗落馬,雲力救之。備引援兵助瓚,見雲而奇之,合力敗紹。備惜雲才,待之甚厚。雲遂從備至平原,為備主騎兵,終身效力麾下,驍勇功著。故事講公孫瓚輕視年少趙雲,而劉備則尊重趙雲,對趙雲誠懇熱情,顯示了劉備弘毅、寬厚、愛惜人才的品質,同時這些傳說表現了劉備以仁政治國的先王之風。
《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上》記載:紹有三子:譚字顯思,熙字顯雍,尚字顯甫。譚長而惠,尚少而美。紹後妻劉有寵,而偏愛尚,數稱於紹,紹亦奇其姿容,欲使傳嗣。袁紹的大兒子袁譚,高大而貌美,長得十分俊秀,但是袁紹後妻卻偏愛老三袁尚,袁紹沒辦法,隻得使袁譚領兵出青州,令其驅兵東進。《三國誌˙臧洪傳》記載:“會青州刺史焦和卒,紹使洪領青州以撫其眾”。此時臧洪尚和袁紹相安,治青州並任東郡太守,因此袁譚剛剛進人青州時,最多是自己老子加封的一個領兵都督。
袁譚雖然是公子少爺,但並不是紈絝子弟。史料上說:“譚性剛好殺。”袁譚性情剛烈,勇武有餘,專好殺伐。袁譚身邊有謀士辛毗、辛評兄弟,袁紹帳下謀士郭圖亦為之用;大將岑璧、汪昭、彭安、韓飛是袁譚的左膀右臂,在袁紹平定冀州中屢建戰功。袁譚統領馬步兵兩萬,催軍進發,不久到達青州界內。平原為當時青州西大門,早有信使報於田楷,田楷升帳議事。此時,田楷身邊有劉關張、趙雲護佑,可以說,田楷有足夠的把握擊退袁譚的進攻。從史料和演義故事來看,劉關張、趙雲在一起,基本上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隻有在汝南之戰抵禦曹操時,才失敗過一次。曹操是軍事家,而且手下大將如雲,袁譚相比於曹操,遜色了不知多少倍。因此,袁軍和公孫瓚軍隊在青州的初期戰事,應該是田楷勝,袁譚敗,戰爭的主動權在公孫瓚一邊。麵對勝利的形勢,田楷分兵向青州縱深進發,一路上郡縣望風歸附,震動青徐二州。趙雲在青州的戰鬥生活史無記載,但是山東泰安市有趙泉嶺,原名趙家嶺,傳說三國趙雲曾於此擊敗曹軍,趙家嶺因此得名。
界橋之戰後,公孫瓚經過數個月的厲兵秣馬、整兵經武,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秋,公孫瓚報仇心切,又一次違逆幽州牧、容丘侯劉虞的節製,擅自率領兩萬馬步騎兵,沿途征發民夫,搜刮糧秣,再次和袁紹開啟戰端。袁紹派顏良、文醜、高覽、張郃率兵抵擋公孫瓚主力,一麵分麴義、韓猛、蔣奇等帶兵招撫或掃蕩境內地方勢力。兩軍在龍湊附近(古城名,故址在今山東德州市東北。臨古黃河渡口,為軍事要地)不期而遇,狹路相逢,公孫瓚倉猝應戰。在河北四庭柱的追殺下,公孫瓚大敗而歸。公孫瓚隻好再次逃回幽州薊縣、易縣一帶駐紮,退出了對冀州的爭奪,不敢再輕舉妄動。公孫瓚終於認識到,河北不是西涼、遼西,河北英雄太多,逞一時之勇隻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由此,袁紹在黃河以北的優勢逐漸形成。
公孫瓚龍湊戰敗後,龜縮在薊縣、易水一線。但是袁譚在青州首戰失敗的消息傳到冀州,袁紹如鯁在喉,很不痛快。此時劉備等遠在平原,袁紹認為應趁虛而人,徹底打敗公孫瓚。大將崔巨業善於占卜,袁紹於是遣崔巨業算了一卦,說當今出征正和天象,必當取勝。公元193年,袁紹遂令崔巨業為先鋒,揮師北上,攻打公孫老巢;並傳令顏良、文醜,平定魏郡兵變,剿滅黑山軍後,即刻揮師北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