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千裏苦尋君臣聚義(1 / 3)

此時曹操已經不可小覷。國戚董承、騎都尉楊奉等人經過千難萬險,保著漢獻帝從長安逃回洛陽,於公元196年改年號建安。但是洛陽宮室燒盡,街市荒蕪,洛陽居民,僅有數百家,卻無可為食。曹操及時趕到洛陽,勤王護駕,保衛京城。獻帝拜曹操為尚書,總攬朝政,又遷為大將軍。接著曹操消滅了李傕、郭汜,接受董昭、荀或等人建議,裹挾著漢獻帝遷都許縣。曹操站在政治最高處,挾天子以令諸侯,略取了豫州大片土地,關中割據勢力亦紛紛歸附。曹操勢力異軍突起,具備了爭雄天下的資本。劉備到來後,曹操看劉備是英雄,寬厚對待劉備,表劉備為豫州牧。曹操率軍攻打下邳,生擒了眾叛親離、四處結怨的呂布。呂布有歸順之意,而劉備對呂布早已恨之人骨,一盆子冷水潑過去,曹操於是在白門樓縊死了呂布。曹操滅掉呂布後,沒有恢複劉備徐州牧的地位,而是裹挾著他來到許昌。公元199年,劉備在許昌見到朝思暮想的漢獻帝。漢獻帝檢看宗族世譜,原來劉備還是獻帝叔輩。劉備受封左將軍,還多了一個稱謂“劉皇叔”。曹操使天子駕幸許都後,亦開始專國弄權,欺君罔上,擅作威福。太尉楊彪因為和袁術沾親帶故,差一點死在獄中,多虧孔融仗義執言,才被放歸田裏。議郎趙彥彈劾曹操不奉帝旨,擅收大臣之罪,被曹操殺害。孔融因為評議時政,言辭激烈,最後也被殺害。

漢獻帝已經長大成人,不甘受曹操驅使,一直想除掉曹操。於是托國舅董承找到劉備,披肝瀝膽以相告,要設計誅殺曹操。劉備答應和其他幾位朝臣尋找機會一起行動。劉備擔心引起曹操懷疑,威脅到生存,便采用韜光養晦之計,在後花園種菜澆地,以示自己胸無大誌。《三國誌˙武帝紀》記載:先主從曹公還許,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曹操和劉備看似親密無間,實際上如坐針氈,坐臥不寧。一日,曹操盤置青梅,一樽煮酒,在府中款待劉備,共論天下誰是英雄。劉備隻好自謙,故意說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等是英雄,結果被曹操一一否定。曹操最後說:“今天下英雄者,唯使君與操耳!”一句話把劉備嚇得手中的湯勺都掉在地上。正好天上雷聲大作,劉備用“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才搪塞過去。實際上曹操表露了自己的野心,說天下英雄隻有曹操一個人,但是這句話卻把劉備嚇得驚恐萬分。

這一年春天,袁紹和公孫瓚正打得不可開交。公孫瓚固守易京,等待其子搬來救兵,內外夾攻袁紹。黑山軍曾遭袁紹軍隊大肆殺戮,黑山軍極度仇恨袁紹。於是黑山軍與公孫續合兵十萬,分三路救援公孫瓚。公孫瓚秘密派人送信給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騎兵於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不幸的是袁紹劫下公孫瓚和公孫續的密信,設伏兵襲擊公孫瓚。袁紹又掘地道火燒易京樓,公孫瓚遂徹底敗亡。劉備在許都聽說此事,想到公孫瓚薦己之恩,不勝傷感,又想到子龍不知何往,也放心不下。

此時曹操已經不可小覷。國戚董承、騎都尉楊奉等人經過千難萬險,保著漢獻帝從長安逃回洛陽,於公元196年改年號建安。但是洛陽宮室燒盡,街市荒蕪,洛陽居民,僅有數百家,卻無可為食。曹操及時趕到洛陽,勤王護駕,保衛京城。獻帝拜曹操為尚書,總攬朝政,又遷為大將軍。接著曹操消滅了李傕、郭汜,接受董昭、荀或等人建議,裹挾著漢獻帝遷都許縣。曹操站在政治最高處,挾天子以令諸侯,略取了豫州大片土地,關中割據勢力亦紛紛歸附。曹操勢力異軍突起,具備了爭雄天下的資本。劉備到來後,曹操看劉備是英雄,寬厚對待劉備,表劉備為豫州牧。曹操率軍攻打下邳,生擒了眾叛親離、四處結怨的呂布。呂布有歸順之意,而劉備對呂布早已恨之人骨,一盆子冷水潑過去,曹操於是在白門樓縊死了呂布。曹操滅掉呂布後,沒有恢複劉備徐州牧的地位,而是裹挾著他來到許昌。公元199年,劉備在許昌見到朝思暮想的漢獻帝。漢獻帝檢看宗族世譜,原來劉備還是獻帝叔輩。劉備受封左將軍,還多了一個稱謂“劉皇叔”。曹操使天子駕幸許都後,亦開始專國弄權,欺君罔上,擅作威福。太尉楊彪因為和袁術沾親帶故,差一點死在獄中,多虧孔融仗義執言,才被放歸田裏。議郎趙彥彈劾曹操不奉帝旨,擅收大臣之罪,被曹操殺害。孔融因為評議時政,言辭激烈,最後也被殺害。

漢獻帝已經長大成人,不甘受曹操驅使,一直想除掉曹操。於是托國舅董承找到劉備,披肝瀝膽以相告,要設計誅殺曹操。劉備答應和其他幾位朝臣尋找機會一起行動。劉備擔心引起曹操懷疑,威脅到生存,便采用韜光養晦之計,在後花園種菜澆地,以示自己胸無大誌。《三國誌˙武帝紀》記載:先主從曹公還許,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曹操和劉備看似親密無間,實際上如坐針氈,坐臥不寧。一日,曹操盤置青梅,一樽煮酒,在府中款待劉備,共論天下誰是英雄。劉備隻好自謙,故意說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等是英雄,結果被曹操一一否定。曹操最後說:“今天下英雄者,唯使君與操耳!”一句話把劉備嚇得手中的湯勺都掉在地上。正好天上雷聲大作,劉備用“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才搪塞過去。實際上曹操表露了自己的野心,說天下英雄隻有曹操一個人,但是這句話卻把劉備嚇得驚恐萬分。

這一年春天,袁紹和公孫瓚正打得不可開交。公孫瓚固守易京,等待其子搬來救兵,內外夾攻袁紹。黑山軍曾遭袁紹軍隊大肆殺戮,黑山軍極度仇恨袁紹。於是黑山軍與公孫續合兵十萬,分三路救援公孫瓚。公孫瓚秘密派人送信給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騎兵於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不幸的是袁紹劫下公孫瓚和公孫續的密信,設伏兵襲擊公孫瓚。袁紹又掘地道火燒易京樓,公孫瓚遂徹底敗亡。劉備在許都聽說此事,想到公孫瓚薦己之恩,不勝傷感,又想到子龍不知何往,也放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