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言聽謀決赤壁威名(1 / 3)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省定遠縣永康)人。出生於士族家庭;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蕩,常召集鄉裏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周瑜為居巢(今巢湖)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糧倉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周瑜後來把魯肅引薦給孫權,一再提攜相助,所以東吳官僚中二人最為相契。袁術曾約魯肅和周瑜與其立事,被拒。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周瑜把魯肅推薦給孫權。魯肅教孫權謀劃帝王之略。魯肅說:“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唯有鼎立江東,以觀天下。”孫權大喜,此後魯肅一直受孫權重用。

諸葛亮來到柴桑郡(柴桑:在今九江西南,赤壁之戰,柴桑隻是臨時指揮部),通過“舌辯群儒”,諸葛亮化解了東吳謀士們詰難。而後諸葛亮見到孫權,《三國誌˙諸葛亮傳》記載了諸葛亮和孫權的對話,諸葛亮認為,“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諸葛亮有理有據,分析雙方形勢以及攻守態勢,說服了孫權,基本打消了孫權的疑慮。

東吳一方,魯肅和周瑜一直是孫權堅定的支持者。孫權召回在鄱陽湖訓練水師的周瑜,魯肅、周瑜秘密會商以後,前往晉見孫權,主臣推心置腹,最後交換了聯劉抗曹的意見,認為孫劉聯合抗曹有絕對的勝算。孫權最後下定決心聯合劉備,並力逆操。《三國誌˙先主傳》記載: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並力,與操攻戰於赤壁。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軍都督,率軍與劉備會師,並任命魯肅為讚軍校尉,協助籌謀策劃。周瑜率精兵三萬沿長江西上,以迎擊曹軍,孫權親自統率後方諸軍以為策應。這樣,赤壁之戰的大幕就拉開了。外交可以勝於雄兵,孫劉聯合注定了曹軍失敗的命運。

劉備按照魯肅的建議,率軍進駐鄂縣之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欲與周瑜水軍在樊口會合。此時諸葛亮還在江東,劉備望見周瑜戰船,派使者去慰勞江東軍馬。周瑜雖不像《三國演義》中目光短淺,心胸狹窄,卻也是恃才傲物,盛氣淩人。周瑜看不起劉備,不以其為封疆大吏看待,對劉備說“倘能屈威,誠副其望”,周瑜要求劉備屈身親至。劉備隻好“乘單舸,往見周瑜(意謂不帶護衛船隻)。二人會談後,劉備更顯得信心不足,“將兩千人與羽、飛倶,蓋為進退之計也”。劉備沒有把自己的部隊全部交給周瑜指揮,而為自己留下了一支預備隊。

赤壁市,1998年前稱蒲圻縣(市),隔江與烏林(今湖北洪湖市烏林鎮)相望。黃武二年(公元223年)置蒲圻縣,蒲圻湖在縣東北,湖多蒲草,吳帝孫權立蒲圻縣,因蒲圻湖得名。這裏正是三國時期,孫劉聯盟合力破曹軍的地方。作為一代軍事家,戰役伊始,曹操做出了積極的準備。他調兵遣將,親率荊州的水陸軍主力從江陵出發,沿長江向夏口進擊;以一部水陸軍由襄陽出發,沿漢水向夏口前進,從兩個方向構成夾擊態勢,以期速戰速決。後軍都督、征南將軍曹仁,軍糧督運使夏侯淵駐守江陵,厲鋒將軍曹洪駐守襄陽,保證大本營安全,全力支援戰爭前線。在後勤供應方麵,據鄧州縣誌記載,當時南陽郡鄧州(簡稱鄧、穰)航運順暢,湍河經新野彙白河人漢水再通長江。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在穰城南郊開挖運糧河(今為小漕河),把鄧州作為後方糧倉,為大戰輸送糧草,供應前方作戰。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省定遠縣永康)人。出生於士族家庭;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蕩,常召集鄉裏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周瑜為居巢(今巢湖)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糧倉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周瑜後來把魯肅引薦給孫權,一再提攜相助,所以東吳官僚中二人最為相契。袁術曾約魯肅和周瑜與其立事,被拒。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周瑜把魯肅推薦給孫權。魯肅教孫權謀劃帝王之略。魯肅說:“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唯有鼎立江東,以觀天下。”孫權大喜,此後魯肅一直受孫權重用。

諸葛亮來到柴桑郡(柴桑:在今九江西南,赤壁之戰,柴桑隻是臨時指揮部),通過“舌辯群儒”,諸葛亮化解了東吳謀士們詰難。而後諸葛亮見到孫權,《三國誌˙諸葛亮傳》記載了諸葛亮和孫權的對話,諸葛亮認為,“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諸葛亮有理有據,分析雙方形勢以及攻守態勢,說服了孫權,基本打消了孫權的疑慮。

東吳一方,魯肅和周瑜一直是孫權堅定的支持者。孫權召回在鄱陽湖訓練水師的周瑜,魯肅、周瑜秘密會商以後,前往晉見孫權,主臣推心置腹,最後交換了聯劉抗曹的意見,認為孫劉聯合抗曹有絕對的勝算。孫權最後下定決心聯合劉備,並力逆操。《三國誌˙先主傳》記載: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並力,與操攻戰於赤壁。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軍都督,率軍與劉備會師,並任命魯肅為讚軍校尉,協助籌謀策劃。周瑜率精兵三萬沿長江西上,以迎擊曹軍,孫權親自統率後方諸軍以為策應。這樣,赤壁之戰的大幕就拉開了。外交可以勝於雄兵,孫劉聯合注定了曹軍失敗的命運。

劉備按照魯肅的建議,率軍進駐鄂縣之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欲與周瑜水軍在樊口會合。此時諸葛亮還在江東,劉備望見周瑜戰船,派使者去慰勞江東軍馬。周瑜雖不像《三國演義》中目光短淺,心胸狹窄,卻也是恃才傲物,盛氣淩人。周瑜看不起劉備,不以其為封疆大吏看待,對劉備說“倘能屈威,誠副其望”,周瑜要求劉備屈身親至。劉備隻好“乘單舸,往見周瑜(意謂不帶護衛船隻)。二人會談後,劉備更顯得信心不足,“將兩千人與羽、飛倶,蓋為進退之計也”。劉備沒有把自己的部隊全部交給周瑜指揮,而為自己留下了一支預備隊。

赤壁市,1998年前稱蒲圻縣(市),隔江與烏林(今湖北洪湖市烏林鎮)相望。黃武二年(公元223年)置蒲圻縣,蒲圻湖在縣東北,湖多蒲草,吳帝孫權立蒲圻縣,因蒲圻湖得名。這裏正是三國時期,孫劉聯盟合力破曹軍的地方。作為一代軍事家,戰役伊始,曹操做出了積極的準備。他調兵遣將,親率荊州的水陸軍主力從江陵出發,沿長江向夏口進擊;以一部水陸軍由襄陽出發,沿漢水向夏口前進,從兩個方向構成夾擊態勢,以期速戰速決。後軍都督、征南將軍曹仁,軍糧督運使夏侯淵駐守江陵,厲鋒將軍曹洪駐守襄陽,保證大本營安全,全力支援戰爭前線。在後勤供應方麵,據鄧州縣誌記載,當時南陽郡鄧州(簡稱鄧、穰)航運順暢,湍河經新野彙白河人漢水再通長江。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在穰城南郊開挖運糧河(今為小漕河),把鄧州作為後方糧倉,為大戰輸送糧草,供應前方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