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掌管內事勒兵截江(3 / 3)

夫人盛怒,即揪住趙雲揮手動武,周善也上前相助。趙雲卻不改色,一手抱著趙雲截江救主阿鬥,一手揮槍,且戰且退,已退到船的邊沿。這時張飛正在江上巡查,看到一艘東吳大船上,趙雲正和一群人格鬥,即駕船趕來相助。千鈞一發之際,張飛跳上船來,大吼一聲:“嫂嫂住手,不然老三也無理了。”孫夫人見是張飛,隻得住手。趙雲趁周善與張飛交手之際,一個縱步跳上小船,並大聲喊道:“三哥且讓他們去吧!再打下去,恐傷了嫂嫂,以後嫂嫂會清醒的。”張飛也來個“順水推舟”,隨即跳到趙雲身邊。孫夫人眼瞪瞪地望著,一時也無可奈何,隻得硬著頭皮說:“趙雲,你聽著,阿鬥今天交給你了,日後如有個三長兩短,我找你算賬!”周善知道自己不是張飛的對手,隻得命水手駕船返回。到了東吳,孫尚香才知道母親無病,是兄長想的鬼點子,便哭著罵道:“哥哥毫無手足之情,為了你的江山,把妹妹折騰來,折騰去,其良心何在?如今,我有何顏麵回荊州。你硬是把我們夫妻活生生拆散了!這話一點不假,從此孫夫人再也沒見上劉備一麵。趙雲和張飛有說有笑回到荊州,自那個時候起,人們就把趙雲第二次救阿鬥的地方叫“交子淵”。諸葛亮、趙雲、張飛一起回到城中,並申文送往西川告知劉備。後人有詩讚趙雲“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丨”又有詩讚曰“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資治通鑒》卷六十六說,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十二月,“權以妹妻備”。《三國誌˙穆皇後傳》記載:先主既定益州,而孫夫人還吳。劉備克蜀定益是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看來,劉備和孫夫人的婚姻僅僅維持了四五年,便“斷腸人在天涯”了。

毛宗崗注評:“子龍之救阿鬥,前後計兩次。一則救之於長阪軍中,一則奪之於孫夫人懷內,劇名攔江救主,雖事勢不同,然其出人生死,躬冒危險則一也。”又注評:“英雄一生,出色驚人之事,不可多得,得其一,便可傳為美談。今偏不止一番,卻有兩番,則子龍之截江奪阿鬥是也。嚐曆觀前史,求其出色驚人者,或代止有其一人,人止有其一事,孰有應接不暇如三國者乎?”毛宗崗注評分析了趙雲兩次救主的經曆,對趙雲佩服之至。

湖北石首市流傳著關於孫夫人的一個淒美的傳說故事一牌樓堰傳說。故事講劉備帶兵進川後,建立了蜀漢政權。孫夫人留居荊州,住在劉備為她特意築的夫人城,精練武藝,撫育阿鬥,等待劉郎歸來。孫權探明劉備不在妹妹身邊,心生一計,派人暗中告訴夫人,訛說國太病危,要見女兒一麵,將她接回東吳。孫夫人回到東吳,知道受騙,住了沒幾天,就哭天喊地,吵著要回荊州,可她兄長孫權深恨劉備,再也不讓她回去了。孫夫人身在東吳,心在荊州,每天淚水相伴,時刻打聽丈夫的消息。冬去春來,孫夫人卻聽到丈夫的死訊,吳蜀交兵,丈夫魂斷白帝城。希望破滅了,她萬念倶灰,偷偷帶人駕車來到繡林山,紮起帳篷,築起望夫台,站在台上,麵向西蜀望著,於是仰天長呼幾聲劉郎,便投人滔滔長江。後來人們為了表彰孫氏對愛情的一片真誠,堪為操守婦道的典範,於是在她生前清鑒玉容的橋旁立一牌樓來紀念她,牌樓前的堰塘被人們叫做“牌樓堰”。牌坊建得堅固結實,工藝精湛,不僅高大雄偉,而且清奇俊秀。牌樓兩邊撰寫了一副對聯:“聯吳蜀親,結吳蜀仇,千古奇人,千古奇事;忠郎君情,盡情君節,一心為義,一心為貞。”牌樓上的對聯,記錄下當年孫劉的悲歡離合,成為千古絕唱,流傳至今。為紀念這位貞烈夫人,繡林山原來建有孫夫人祠,大門上有一副傳誦千古的對聯:“風雲歲月,錦繡江山敵吳魏;英雄兒女,千秋佳話掩甘糜”。湖北石首有著名的“繡林十景”,除繡林山外,劉郎浦、繡林亭、望夫台、照影橋講的都是關於劉備和孫夫人的故事傳說。

今天鎮江北固山上有一座祭江亭,原來這個亭子叫淩雲亭,當年孫夫人聽說劉備兵敗而亡,悲痛之下,在淩雲亭投江而死,據說為了懷念孫夫人而改換了名稱。北固山上還有很多精彩的三國故事。孫夫人死後被封為靈澤夫人,安徽憲湖有一座靈澤夫人廟,也是紀念孫夫人的。明代詩人徐渭遊蕪湖靈澤夫人祠時留下一副楹聯“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上聯描寫遠嫁的孫夫人對故國親人的思念,下聯交代了孫夫人返吳後不能歸蜀的矛盾心情。這首詩告訴我們,這個政治聯姻實際造成了一場婚姻悲劇。

有研究者分析,就孫權而言,迎回妹妹至東吳,應該是戰略上的重大失誤,不僅暴露了真實意圖,構惡了雙方關係,加深了孫劉裂痕,而且在吳蜀戰爭不可避免時,失去了一味有力的緩衝劑。這樁政治婚姻的結束,對雙方來說都是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