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佑護國門九寨連營(3 / 3)

當時趙子龍的追兵趕到大邑斜江邊靜惠山麓,與憑著山勢固守的梵布對陣。山上滾木、石頭齊下,趙子龍久攻不成,於是回到營中召集眾將商量攻山對策,最後選定每天派將輪番罵陣的方法,終於將梵布激出了山寨。

梵布乃今日大邑出江鎮人氏,就是離花水灣溫泉不遠的那個出江鎮。他藝高膽大,生得氣度不凡,使一口砍虎刀,臂力過人,無人能敵。他自幼與父上山射獵,練得一手好弓法,能百步穿楊,天上飛鳥,地上走獸,箭無虛發。他十五歲時,與父在深山砍柴,遇雙虎前後夾擊,毫不畏懼,用砍柴刀將雙虎砍為肉泥。消息傳出,出人全部驚駭,他被推為首領。出江鎮一帶其他幾個新小部落,也牽牛趕馬前來歸順。趙子龍在眾將的簇擁下來到陣前。梵布說:“你就是當年在長阪坡單騎救主的那個趙子龍嗎?”趙子龍說:“正是。既然知道我的厲害,還不快快下馬受降。”梵布大怒說:“你贏得了我手中這把砍虎刀,我就降你。”趙子龍點下頭,也不答話,催馬上前交鋒,叮叮當當,槍來刀往,殺得難解難分。雙方軍士站立兩邊,看得眼花繚亂,齊聲喝彩。鬥到五十餘回合,不分勝負。趙子龍想,梵布武藝果然名不虛傳。又鬥了五十餘回合,仍然不分勝負。趙子龍又想,此人隻能智取,才能製服他,於是撥回馬詐敗而走。梵布哪知是計,緊追不舍,到了斜江河邊,眼看趕上,趙子龍手下士兵高喊趙子龍注意。梵布舉刀下劈,說時遲,那時快,趙子龍隻把白馬輕輕往旁一撥,韁繩一拉,白馬就立了起來,梵布一刀砍了個空,他的黑馬已和趙子龍立起來的白馬並起,趙子龍抓住梵布的腰帶輕輕一提,丟在地下,被趕上來的軍士綁了,那把長長的砍虎刀,早已被趙子龍的回身劍打出五丈之外。梵布的軍士見主帥被擒,紛紛投降。梵布大叫說:“這不算贏,你常年征戰,慣使計謀,況我的刀好久沒有磨過,太鈍,砍不了你。你敢與我比箭法嗎?你若能贏,我就真心服了你。”於是趙子龍放了梵布,待來日比試箭法。

當晚趙子龍在寨子中來回踱步沉思,心想自從跟隨劉備南征北戰以來,還未曾用過弓箭,在公孫瓚、袁紹那裏時,也隻是在空餘時間射殺過幾隻野兔。如今已時隔多年,不知使用起來怎樣。趙子龍叫軍士從雕花紫檀木箱中取出他久未使用過的雕弓來。他這支弓還是當年離開河北常山家鄉隨身帶來的。因為有一杆槍和一把劍就夠對付敵人了,弓箭派不上用場,顯得多餘,所以就一直放在雕花紫檀木箱中。趙子龍拿過雕弓咚咚咚拉了幾下,弓弦嘣嘣作響。他隨即命人取過箭來,趁著十月秋夜的川西月色,練習起當年射箭的絕技來,直到三更人寢。梵布從探子那裏,早已得知趙子龍久未用箭,根本不將他放在心上,以為趙子龍這次輸定了,肯定勝券在握。

這天一大早,一輪紅日在川西平原冉冉升起,將靜惠山照得通紅通紅。靜惠山下,五百米左右的平地上,插了一柄兩尺見方的箭耙,麵向現今箭道街一帶方向。箭耙中間一個碗大的紅圈叫箭心,看誰能在一百步、二百步、三百步等地方用各種姿勢射中箭的。雙方軍士陸續列隊,威嚴地來到比賽場。士兵分別站在兩邊,中間留出一條二百多米長的箭道,看雙方主將比試射箭,並喝彩助威。雙方軍士從箭靶方向,分兩邊一直排到今大邑縣城的天主教堂位置。

比賽開始,雙方在一百步、二百步和五百步的位置上,都射中箭的,分不出輸贏。箭道兩邊的軍士的喝彩聲,直響到五裏之外的馬台山中。山民們聞之,前來觀看的數以萬計,把個靜惠山山頭擠得滿滿的。這時雙方精神倍增,背射、騎射、走射、跑射、斜射、正射、側射、跪射、反身射等射法全部用了,卻不分勝負。來回運箭的軍士,連荒草野地都踩出一條寬寬的、長長的路來。這條路從現在的天主堂一直到靜惠山插箭靶的山腳地方。路兩邊軍士和圍觀百姓的身上,落滿搬箭靶者踏起的塵土。日頭已經落在靜惠山後霧中山的肩頭上了。眼看天色將晚,還比不出個輸贏。靜惠山下,這時又豎起一箭靶。梵布一箭射去,又中箭的。全場觀看者喝彩聲又響徹去霄,再一次激起了高潮。趙子龍彎弓搭箭,叫人將梵布射中的箭取下來對梵布說:“看我射你的箭洞”。話一落,箭到靶,不偏不倚,剛好從梵布射中的箭洞穿過,這時雙方歡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在靜惠山下久久回蕩。就連梵布手下的軍士們,也不時地豎起大拇指。梵布大驚失色,臉色蒼白,向趙子龍作了一個長揖說:“趙將軍果然箭法不凡,末將我認輸了,要射你的箭洞,梵布我還得練個十年八年,請受我一拜吧。”梵布說完,撲通一聲就跪了下來。趙子龍趕緊扶起,以好言相勸,並設宴款待梵布,還與他結為兄弟。梵布輸了,心服口服地簽字畫押,退回了出江,直至蜀漢滅亡,邊郡再未發生過摩擦,使這一眾多民族聚居的山丘平原之地安定了好幾十年。趙子龍將所帶之兵將,留一半沿靜惠山築土城防出族、羌族部落侵犯,留一半帶著去漢中戰場伐魏去了。

後來,那條比試射箭,搬運箭踏出的又長又寬的大路兩邊,逐步築起了房屋,人們就取了箭道街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靜惠山上趙子龍當年防羌防出所築土城遺址,自今仍依稀可辨。研究川西地方古史專家說,出族人在漢代之前曾統領川西數縣,包括今日的邛崍、大邑、新津、雙流、崇州、都江堰等地。然而到了漢代之後出族就慢慢消亡了,至今這還是考古學界爭論不休的一個難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