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顯德2年(955)五月初一,柴榮統一天下的戰爭正式打響!按《平邊策》,第一個目標應是淮南,卻是稍稍出了些偏差。柴榮任鳳翔節度使王景為主將,向訓為監軍,第一把刀指向了後蜀的秦、鳳、成、階4州!這是當年契丹滅掉後晉,蹂躪中原之時,4州為自保,就近投靠了後蜀的孟昶,現在柴榮算是收複失地來了。可蜀地天險,豈是那麼容易打的進來的?孟昶一點不急,派趙季禮前去巡視邊防。趙季禮到了德陽,前方傳來軍報:周兵已入大散關,正進逼秦州,且連克黃牛堡等八寨。趙季禮頓時一哆嗦,5月20日單騎逃回成都。孟昶大吃一驚:難道4州已失?趙季禮吱唔道:那時還沒有。但這時……可能,或許,已丟掉了吧?孟昶大怒:朕讓你去拒敵,你半路就逃了!留你何用?下令砍了!
孟昶隻好調動自己禁軍了:李廷珪,高彥儔,趙崇韜率大軍前去救援!6月5日,周軍與李廷珪軍在威武城東一戰,周軍小挫,胡立被擒。李廷珪抖起來了,上報朝延請賞。11日孟昶去聯絡北漢與南唐,三方協力抵抗周兵,劉承鈞和李璟都同意了。又令兵士在衣服後麵全繡斧頭一把,李廷珪部成了上山砍柴(榮)的斧頭幫。後周大臣們頗有些牆頭草,紛紛上言,快把王景調回來吧,別打了!柴榮不聽。7月,命趙匡胤赴前線查看軍情。太祖皇帝又一次展示了他無與倫比的戰略眼光:陛下,我去看過了,我保證一定可以拿下4州。且依我之見,我們應主攻鳳州,這是4州的咽喉。攻破鳳州,秦州就會孤立。再攻破秦州,另2州就會自動歸降……
果然8月,王景傳來勝報:一場小勝,俘後蜀軍校薑暉以下300餘人。這一來一往,打個平手。接下來?李廷珪先出招了。9月,遣先鋒李進占據馬嶺寨。再分一支奇兵出斜穀,進屯白澗。再遣王巒出唐倉鎮,搶占黃花穀。這是周軍運糧必經之道。蜀國易守難攻,難就難在蜀道之險,運糧之難。當年天下奇才的諸葛孔明六出祁山一事無成,就是因始終不能解決軍糧問題,木牛流馬畢竟隻是傳說。王景自然知道對手在打自己糧道的主意。閏9月,王景急令部將張建雄率輕騎二千奔赴黃花穀口,務必要在王巒之前搶占有利地形。又領千餘精兵繞道迂回至唐倉鎮,前後夾攻蜀兵。
黃花穀一戰,王巒大敗,奔回唐倉鎮又遭遇伏兵,王巒與三千多將士被俘。王景乘勝進軍,蜀兵節節撤退。馬嶺寨、白澗的兩路蜀兵逃了個幹淨。李廷珪、高彥儔也隻能退保青泥嶺。斧頭幫頓作鳥獸散。
大軍一走,4州如何自保?雄武節度使、秦州留守韓繼勳留下趙砒,自己逃回成都。韓前腳一走,趙後腳開城降周。成、階2州也降。威武節度使、鳳州守將王環尚有些骨氣,還在頑抗。不過也撐不了多久了。閏9月17日,捷報傳來,柴榮大喜,對宰相王溥說“4州歸附,卿薦邊帥之功”
此時無奈的孟昶隻能送信於柴榮:咱們都是皇帝,有事好商量。漢中那塊地本來是你的,現在還給你,我也不要了。我倆仍做好鄰居,別打了。柴榮笑:天下安有兩個皇帝的?孟昶為之氣結:論資格,我做皇帝那年,你嘴上毛都沒長齊呢!行!我不怕你!川中天險仍在!劍門、白帝,我等著你!看你打不打的進來?這倒正中柴榮下懷:我這會還真沒想要你蜀地。你關上了門,我是進不去了,可你也出不來啊!我們就這樣吧!11月14日,王景攻克了最後的鳳州,柴榮便令王景鎮守秦州,防備蜀國。好了,解決了北邊的,西邊的,是時候管管南邊的事了。
追敘一下南唐的曆史,開國主名叫李昪。平心而論,如此人不死,柴榮能不能或敢不敢向南發展都不好說。李昪本是一在戰亂中失去雙親的不幸孤兒,勉強寄身一佛寺謀生。唐乾寧2年(895)李昪8歲時,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攻下了濠州,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戰利品,就是這小名彭奴的小和尚。楊行密非常喜歡他,於是決定讓他還俗做自己的養子。可楊行密的親生兒子們似乎有某種預感,一看見彭奴就討厭。逼得楊行密隻能將這個小孩送給自己手下大將徐溫做養子,於是這個孩子有了一個叫徐知誥的名字。之後,唐天複2年(902),楊行密進爵成了吳王。天祐5年(908),徐知誥幫助養父徐溫殺掉了楊行密長子、吳王楊渥和權臣張顥,擁立楊行密次子楊隆演,獨掌吳**政大權。天祐15年(918)6月,徐知誥在徐溫長子徐知訓被大將朱瑾所殺的情況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潤州過江平叛,從而得到了徐溫的讚許,開始執掌吳國庶政。吳順義7年(927)10月徐溫死後,徐知誥以超人的政治手腕迅速平定了吳國內部,於11月扶楊行密第四子楊縛稱帝,並成功排擠掉徐溫的另一親生兒子徐知詢,將自己迅速躥升為吳國內說一不二的第一權臣。在北方的後唐政權滅亡不到一年,吳天祚3年(937)10月5日,接受楊縛的禪位,成了又一個唐政權——南唐的開國皇帝。將自己說成是偉大的天可汗的第三子吳王李恪的四世孫(竟與唐代宗李豫一個輩份,不知怎麼算出來的?那麼多年隻傳了短短四五代),將自己改名換姓為李昪。這位南唐烈祖是位傑出政治家。在他推行的報境安民、與鄰交好的政策下,短短5年多皇帝生涯,他竟然積下了超過一千萬緡的銅錢。56歲的李昪給自己長子,唐元宗李璟的最後遺言是“你要牢記:如你對周邊小國用兵,中原王朝必會發兵南下,所以你要盡量與周邊各國保持友好睦鄰。而中原王朝則是我南唐的死敵。但北伐困難重重,一定要等到北方大亂的合適時機方能出兵北伐,周邊小國必不敢輕舉妄動。我已為你留下了巨大的軍需儲備。你現在要做的就是一守成之君,耐心等待北方的機會”可惜的是李璟並沒有遵守父親的遺言,兩度不合時宜的對左右用兵,終於耗盡了自己的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