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昭之死篇(1 / 3)

24日,遼主耶律賢大賞功臣。反觀大宋皇帝趙光義,就實在太不上路了。太原、幽州,這是2場多艱苦的惡戰啊!皇上你不發幽州的錢可以,可連陳欠的太原獎金都不發,就太說不過去了吧?怨氣衝天,但誰也沒敢去跟趙光義說。皇上剛敗又受了傷,這時去發牢騷純粹是有病。

隻有一個人:趙德昭。8月,他找了個機會來見他的皇帝三叔,替北征將士們請功討賞、陳述功過是非…可他怎麼也想不到,他三叔突然間勃然大怒,向他怒吼“等你自己當了皇帝再賞也不遲”

趙德昭懵了。當皇帝…他腦中突然間閃過一件事:那一夜,趙光義單騎逃亡,不知去向。而宋軍上下都以為他死了。大軍不能無主,他們一致擁立先帝的嫡子趙德昭軍中即位。這本是不得己才做的事。且他們一旦得知趙光義還活著的消息,就立即中止了一切,重新向皇帝身邊集結。當時大賤人什麼也沒說,像他也很理解,並不介意。但他真能忘了嗎?要知道當時在軍中的不僅有親王趙廷美、趙德芳,前宰相趙普,還有現首相薛居正、副相盧多遜、樞密使曹彬…那己是一完整的朝廷了。這些人一致擁立了一新皇帝,而新皇帝竟就是當年最該繼位的那個人!

更奇妙的是,現在趙德昭居然來給那些人請功了…真是投桃報李,禮尚往來啊!真有默契!大賤人再也沒法忍耐,暴怒攤牌:你想賞人嗎?你想自己當皇帝嗎?

三叔翻臉了。趙德昭惶恐而退,直接回了自己家,突然問身邊的人“你們誰有刀”眾人搖頭“宮中不敢帶”德昭就一個人走進了茶酒閣,進去後他就把門關上了。然後就用水果刀自殺。

隻因被三叔疑忌,所以一時氣悶就自殺了。想想看,他本是天生的太子、趙匡胤嫡子。但生母早死,父親似對他也不親。且從這件事上就能看出他一點都不機靈。更談不上討喜。甚至就在他父親死的當夜,他繼母想到的繼承人都是他的異母弟弟。更讓他心冷的是,他感覺所有人都拋棄了他。他來找三叔是為大夥請賞,可竟沒人提醒他要小心,都眼睜睜看著他往坑裏跳。要知道出征北漢的前夕,還有個姓呂的大胖子提醒他四叔趙廷美千萬別奉旨留守京城,定要申請隨軍打仗…

世態炎涼,人情如紙…趙德昭選擇了自殺,一了百了。但真是這樣嗎?再鬱悶再激動的心靈,也不會這樣脆弱吧?有2個疑問:1幽州之敗前。趙光義有殺他侄兒的心嗎2趙德昭被擁立時有稱帝之心嗎?趙光義認為他真能繼續威脅到自己嗎?

問題1幽州兵敗時,趙光義已做了將近3年的皇帝。這期間不會沒機會吧?難道非得要等到兵敗後,回國了再明目張膽地弄事?

問題2在趙光義失蹤,全軍擁立情況下,趙德昭都沒法取三叔而代之。他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趙光義沒任何必要擔心什麼。

那他為何還要對侄兒疾言厲色?這關係到一醫學常識。請問一個人在陰曆7月的盛夏被射中兩箭,沒做任何醫療處理,騎馬逃命一天一夜。他傷口會惡化到什麼程度?有無數曆史證據可證明:趙光義從幽州城下開始逃命時起就一直掙紮在死亡線上。他變了。不是他想變,而是他必須時刻準備去死,他得擔心後事——不是怕趙德昭還有另2個“親人”篡他的位。而是怕他們篡他兒子的位。更怕他們在自己突然傷重時來逼宮造反。所以必須要解決掉他們…3人中重中之重就是那位天生的太子趙德昭。

於是我眼前總出現這樣一畫麵:趙德昭回到家裏,忐忑不安,悶悶不樂,把自己關了起來。這時茶酒閣裏隻有他一個人。窗子突然開了。或幹脆破門而入,有人用現場的水果刀殺了他…沒人證、沒物證,倒有自殺的鐵證。

之後便是大賤人聞訊大驚,急忙趕來。抱著侄兒屍體大哭“癡兒,何至此邪”追封魏王。

不管大賤人的眼淚是真是假,我們看到的曆史事實是:就在未來的4年多時間內。大賤人就把這樣的事又做了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