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生而勞碌,死後應得到些許安寧了吧?這是對一死者最起碼的尊重。但驕傲強勢了一輩子的趙光義卻偏偏就得不到。
真是悲哀!他剛剛咽氣,屍骨未寒,2個生平最親近的人就背叛了他:他的貼身大太監王繼恩、皇後李氏。
王繼恩心裏掂量了下,讓皇太子順理成章登基,有他什麼功勞?可再另立一個,那麼20多年前的舊事就會重演。他還是那個擁立新君,立下頭功的人。這樣的美事,想著都興奮。簡直就是唐朝時偉大的太監們才能做出的事。而他,一個太監,居然就能2次成功。這將是空前絕後的紀錄,是太監中的太監!於是他先動手聯絡了2個同夥:參知政事李昌齡、知製誥胡旦。3人聯手仍覺分量不夠,於是找到了趙光義遺產的直接繼承人——李皇後。何況李皇後哥哥李繼隆大將軍是此時的殿前司都指揮使、靜難軍節度使。要知這時殿前司早就沒都點檢了,所以這位都指揮使大人就是殿前司的老大!且他本人此時就在京城裏。
王繼恩隻要稍微看眼李皇後身邊那可愛的小男孩,就知道了皇位繼承人該是誰——原皇長子、現廢庶人趙元佐。
李皇後馬上就同意了。此前她一直在撫育著趙元佐的兒子。這時是愛子及父也好,還是從前愛父及子也罷,反正她被打動了。
陰謀從趙光義病倒開始,也就是他死的前一天。從那時起,王繼恩才和李昌齡、胡旦結黨,準備推舉趙元佐。
而此時這重要時刻,皇太子趙恒居然一直沒在病危的父皇身邊!他被隔離了,連皇宮都進不去!但不急,有人能進去。首輔宰相呂端親自進皇宮探病。有證據證明,此時已是老年的呂端視力己很不好了。他努力地向四周張望。結果發現誰都在,除了最該出現的皇太子趙恒。呂端立即警覺,他悄悄避開所有人,在自己隨身攜帶的笏板上寫了2個字“大漸”馬上派親信送給趙恒,要他立即進宮!
就在這時,趙光義死了。王繼恩立即行動,去見李太後,2人瞬間勾通,達成協議。且認識到了問題最關鍵點。即立一個皇帝,無論太後還是太監。都說了不算。必須得有大臣。不管有什麼樣內幕和命令,確認皇帝身份都得有公章、有詔書,且這些都必須得由國家公務員出麵才能名正言順產生效力。哪怕這些東西都是偽造的。
一走出李太後的宮門,王繼恩瞬間抓狂。呂端居然不見了!就這麼一轉眼工夫,那個既老又胖行動不便的老頭居然失蹤了!立即去找!有人報告說呂端己回到了中書省。王繼恩鬆了口氣,還好,不太遠。但事情重大,他決定親自出馬去找呂端!
太監本職就是服侍與傳旨,中書省政事堂可真是太熟了。於是王繼恩馬上見到了呂端。第一句話就是:陛下駕崩了!
呂端表示了悲痛,但很有限。接下來王繼恩就非常興奮,簡直是驚喜。他說了太後要立趙元佐,而呂端居然不反對。但驚喜過後呂端又讓他突然間涼了一下:立誰不立誰。我們說了都不算,太後說了也不算。
誰算?王繼恩瞬間緊張。
呂端慢騰騰說了2個字“遺詔”
王繼恩腦子急速運轉,原來有遺詔!這是突如其來的變數,不過對他隻有好處沒壞處。最起碼一點,沒遺詔按理就得由皇太子接任。有了遺詔就另說了。太棒了!至於遺詔上寫了什麼,再把它讀成了什麼。嘿嘿!以為我王繼恩不認字或讀不出錯別字?
那麼下一個問題:遺詔在哪兒?
呂端站了起來,嘟囔著“還能在哪兒?中書省政事堂的詔書閣唄…喂!你別急!咱倆一起去拿”話未說完,王繼恩己再次啟動。這位大太監以花甲老人超常的敏捷嗖一聲射了出去,衝向了詔書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