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傅潛在全軍將士的請戰聲中讓步了。他允許範廷召帶著8千騎兵、2千步兵出戰,且許諾隨後接應。就這樣,宋軍終於開始了反擊…
鹹平3年(1000)1月4日,範廷召率軍來到遼軍盤踞的中心——瀛州城西南的裴村。但他深知自己這1萬人根本沒法與遼軍決戰。為此,他向高陽關守將康保裔求援,2人約定次日清晨合兵,一齊向遼軍挑戰…
曆史記載在這裏出現了分歧。一種說法:4日深夜,範廷召不知出於什麼目的,突然靜悄悄撤走了(康保裔列傳)。另一種說法:4日晚,範廷召部被遼軍緊緊纏住,所以沒能在第二天約定時間出現(實錄)。但最終結果都是5日清晨,康保裔和他實力不全的軍隊突然發現孤立無援,陷入遼軍重重包圍…
生死一線,部下們勸康保裔換裝逃生。康厲聲回答“臨難毋苟免,此我效死之日”往來衝殺數十回合,最後宋軍箭都射盡了,康保裔和他部下全都淹沒在遼軍叢中…沒人支援他們。
這一切讓駐蹕大名府的皇帝萬分憤怒。他命高瓊代替傅潛為前線總指揮,令傅潛立即到禦營朝見。早在去年12月27日,許多官員都上疏言傅潛當斬!但7日,判決結果卻出乎大家意料:主帥傅潛、副帥張昭允被赦免死罪,削去官職,抄家流放,一個流放房州,一個流放通州。
宋軍重新集結,準備發動總攻。卻發現敵人己不見了。遼軍突然撤退。帶著搶來的大批物資走在返回幽州的路上…
沒時間去推敲遼軍撤軍的原因,趙恒派王榮率5千精銳騎兵火速追擊。但王榮和傅潛一樣的畏怯,隻是尾隨在渡河的遼軍之後,不敢追擊…但別忘了,還有範廷召!
範廷召突然啟動,率部殺向了十幾倍於已的敵軍。終於在莫州追上了遼兵。此時範廷召所部滿打滿算不過萬人,但他的戰績居然是陣斬遼軍萬餘,奪回被擄掠的百姓和鞍馬兵器不計其數…
12日,範廷召遣使報捷。趙恒禦作《喜捷詩》並賞賜有功將士。但康保裔副將李重貴歎道“大將陷歿而吾輩計功,何麵目也”
遼軍撤軍原因成了一謎團。答案要在4年多後才會揭曉,但這一次的大戰就這樣結束了…
16日,趙恒從大名府起駕回朝,當日到達德清軍,皇帝收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就在自己禦駕親征之時,蜀川再一次叛亂了。且這次危險係數驟然長級,因不再是王小波、李順等的饑民暴動了,而是駐成都的大宋正規軍突然兵變。
別提張詠,這位最有能力的地方官己調任杭州了。這時的益州知州叫牛冕。用張詠臨行時一句話來說明這個人“冕非撫眾才”相比之下,這時的軍隊主管是位**。大名鼎鼎的符彥卿的兒子符昭壽。
成都錦官城,成了符大公子展示獨特美感的大型t台。他迷上了蜀錦…一個將軍,居然什麼軍務都不管。一天到晚尋訪手藝高超的織錦工人,把他們集中起來,給他變著花樣的紡織。至於原材料,他發揚了宋朝軍人在成都的光榮傳統。從不掏錢…
符公子手下有2位都虞候:董福、王均分掌軍隊。董福帶兵非常嚴謹,至少表麵上,他的兵紀律嚴明。行為規範。而王均不同,他屬於沒官架子,和部下打成一片的類型,於是難免的讓人覺得軍紀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