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烽火篇(3 / 3)

這是李繼遷生平第一次離開沙漠。把頭伸進了大宋內地。楊瓊身邊有龐大的增援部隊,麵對送上門的肥肉,李繼遷就算不被咬死。也得脫掉好幾層皮!那樣他就隻有再次逃跑。戰場重新回到黨項境內,清遠軍就失而複得,之前的失敗會變成一次成功的誘敵…這樣,不管李繼遷生死怎樣,靈州至少會安全。但…

楊瓊的部下像不久前擔心“後方安全”一樣“青崗寨水源太少了。沒法駐紮大隊人馬,根本守不住。所以隻有一個辦法,放棄它,馬上後撤”楊瓊再次聽勸,把不能帶走的都付之一炬,帶上百姓疾速後撤。他們成功了,騎著黨項駿馬的李繼遷居然都來不及追,隻能選擇另一個目標:麟州。

李繼遷失誤了。他不知道麟州守將正是第一名將的二公子曹瑋。他是後來黨項人的噩夢。開市第一刀就砍向了黨項中興聖人李繼遷…

當時李繼遷攻城,覺得很來勁。突然身後出事了。在麟州附近的唐龍鎮西柳撥川,他的糧車被一支突然出現的宋軍打劫…消息傳來,李繼遷有點懵。怎麼回事?換我的糧草被宋軍打劫了?但長年打劫,糧草被斷後該做什麼,他再清楚不過。立即老老實實,以最快最乖的動作從宋境內消失,跑回了黨項老家。

他記住了1個人名及8個漢字。人名是曹瑋,不僅李繼遷,連同李德明都深深記住了這名字。8個漢字就是隕石身上的奇異紋身“天戒爾勿為中國患”他決定了,真的再也不往南邊走,回頭先把靈州城打通。之後,天地將豁然開朗。李繼遷及整個黨項族人,就再不是以前局促黃河岸邊的小撮流民了,他們將迎來夢想中的廣闊天地…

23日,遼主耶律隆緒來到南京幽州城。10月1日下詔征宋!4日,封弟弟耶律隆佑為楚王,留守京師。9日,命弟弟梁王耶律隆慶為先鋒,大軍出征!可契丹兄弟們,你們最少得先跟天地打個招呼,借個好天氣、借塊好地方,然後才能來吧?

12日,宋真宗以陝西23州地圖,與大臣們討論秦、靈、甘、伊、涼、幽諸州的攻守。

16日,遼軍在長城口遇到了宋軍的先鋒張斌。此時大雨傾盆而下。遼軍露出了致命的破綻——他們的弓弦!

一個問題一直沒答案,原始人類分布在世界各角落,根本沒法相互溝通,但為什麼他們都會使用弓箭呢?是誰統一教給他們的?還是同一物種智力差不多,所以創造力也就差不多?這先不去想。我要說的是,弓箭原材料在世界各地是各不相同的,尤其弓弦。遊牧民族用牛筋、皮革之類。而農耕民族沒那麼多牲畜,就要用蠶絲、麻線等材料。這就是巨大區別。像契丹人這時用的皮革類弓弦,遇到雨水就會失去彈性,等於一張沒弦的廢弓!

風水輪流轉,當年君子館之戰,宋軍的弓弦在天寒地凍中失效,結果全軍覆沒。這時天賜良機,遼軍前鋒被張斌徹底擊潰,向北逃躥。張斌緊追不舍,於是就撞上了後麵的遼軍主力…宋軍定州大陣的主帥王顯卻沒能及時追上他。張斌當機立斷:撤軍!這時宋軍全是騎兵,一路疾馳,在遼軍合圍前安全撤回遂城。

遼軍主力緊跟著就追了上來,於是他們碰上了老熟人二楊——楊延昭、楊嗣。這次二楊選擇出城與遼軍野戰。從本質上看,這是宋軍先鋒在對抗遼軍主力,於是他們敗了,但二楊依舊奮戰。楊六郎差點就變成了他父親,隻要姓楊的出戰,就沒有後援…不過還好,這次在二楊快要崩潰前,宋軍援軍終於到了。這是李繼宣與秦翰的部隊,依舊不是定州大陣的主力。但此前二楊的苦苦纏鬥終於顯出了效果,李繼宣和秦翰的生力軍一投入戰場,遼軍便支撐不住了…

28日,遼主以大雨泥濘,下令班師。11月9日,王顯奏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