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堂之上始終在進行著老辯題的辯論:1現在清遠軍丟了,那麼是不是在綏州再築個城來呼應靈州2這就讓前一個辯題失去了意義。因此辯題是說應正視現實,直接把靈州城都放棄…
而這句話出自宋史上最讓人敬佩懷念,讓每一位大宋君臣都五體投地的“聖相”李沆。曆史證明,所有他說出的話,都100%正確,甚至能像《推背圖》一樣預測未來!
李沆說“繼遷不死,靈州終不保”即靈州城丟定了,所以沒必要再做什麼努力了,都是徒勞。這是聖相對未來下的第一個定義。此後他會對大宋未來及各主要人物命運如趙恒、寇準、劉娥、王旦、丁謂等人都做出100%的正確預測。當時誰都不信,以為不過是些偶爾的笑談。可過後都捶胸頓足仰天長歎,一致公認李沆,聖人啊!
這時就是這樣,沒人相信李沆。於是皇帝派人去綏州實地考察如何築城,拿出可行性報告來!
閏12月,去綏州實地勘測的洪湛回來了。報告很詳細。計有築城好處7條害處2個,利大於弊。於是反對築城的呂蒙正、王旦、王欽若等人閉嘴,向敏中、王繼英、馮拯、周瑩、陳堯叟勝出。趙恒下令馬上集結工匠物資,以最快速度到西北邊疆蓋房!
同時關於靈州,朝議也終於有了定論:守!一定要保住!靈州,bc191由西漢帝國建立,是當時整片茫茫戈壁草原上政治經濟中心。秦始皇在這裏築城防衛匈奴。到隋朝,這裏地位再次上升,是靈武路行軍大總管的駐地。到唐朝,這裏成了聖地。因安史之亂時,唐肅宗李亨就在這裏即帝位,重振大唐江山!為什麼這麼重要。看下地理位置就明白了。它在大宋版圖左上方,李繼遷老祖宗的定難5州把它壓在了宋朝邊境附近,它右邊稍上方是夏州、銀州。它上方稍偏左是懷州、靜州。那又是什麼讓它比定難5州還重要那麼多呢?是因當時民族分布圖。它南方是宋朝,西邊是河西走廊甘州回鶻,西南邊是吐蕃諸部,再加上它北邊的黨項人。怎樣?一目了然了吧?它就是道堤壩,至少4股洪水被它頂在了四麵八方。哪一方衝破了它,立即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勢力均衡就會被打破。現在很幸運,它還在宋朝手裏。但李繼遷已盯上了它…
27日,趙恒任命王超為主將,張凝為副將,秦翰為監軍,率步騎6萬救援靈州!
鹹平5年(1002)正月,張齊賢回朝了。他清晰感知到了李沆的神奇。他們不謀而合。但要命的是他是在西北前線實地觀察後才得出的結論,可李沆卻不出京城一步,就能把事情看穿看透!這是什麼樣的智慧…而擁有這樣的能力,居然還能在趙光義時代裏甘於寂寞。不在前台搶風光,難道是他看清了太宗朝大臣們都沒好收場?這些離奇的想法是無數人對李沆的猜想,且越想就越傷自尊,這就是個聖人!
這時唯一能讓張齊賢保持自信的是。李沆終究隻是看出了事情最終結果,卻沒拿出解決的辦法來。而他帶回來的就是那個辦法。他選了一個與皇帝獨處的時間,說出了自己對大宋貢獻最大的那句話“陛下,請給潘羅支封王”
潘羅支。吐蕃六穀部酋長。自唐以來,吐蕃勢力一直長盛不衰。進入宋朝,六穀部是他們最強的一個分支。這時盤踞在河西走廊西涼府一帶。給潘羅支封王?為什麼?離得那麼遠。平時連封信都沒通過,幹嘛突然賞這麼大麵子?
張齊賢回答非常簡單:為了李繼遷。
皇帝沉默了。居然是要潘羅支去遏製李繼遷…一很簡單的邏輯在他腦中形成:靈州城東西分開了黨項與吐蕃。靈州城不破,潘羅支和李繼遷就絕不會見麵,那麼王位就白封了。可一旦王位發揮了作用,潘羅支真的殺了李繼遷,就隻能證明發生了一件事:靈州城陷落了…
說來說去,靈州城還是丟定了?這讓趙恒極度鬱悶,但更大的是忐忑。難道靈州就真的保不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