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激戰篇(1 / 3)

這時戰線全麵鋪開。不止河北、河南,就連河東的太原,28日也爆發了宋遼兩軍的激戰…

遼軍數萬越境而入,宋軍主將高繼勳登高遠望,他前麵就是一片天然戰場草城川。他笑了,對身邊的苛嵐軍使賈宗說“敵雖眾但陣不整,可見這契丹將軍是個庸才。我兵雖少,但必奇勝!你帶人先到山下埋伏。我必將擊敗來敵,把他們趕進你的埋伏圈,那時你就全殲他們”一切都像他說的那樣發生。他在曠野中擊敗了來敵,並把他們逼進了賈宗的埋伏圈——山下的寒光嶺。寒光嶺變成了契丹人的墓場…

10月6日,遼軍開始猛攻瀛州。蕭太後親自擊鼓。上自遼帝,下至每個士兵,都做出了最大努力。他們扔下了馬匹,像漢人那樣臨時打造了大批攻城器械,四麵圍城。同時箭如雨下(戰後發現,方圓幾寸之地就先後中箭200多支,最後共得箭40萬支)

大宋瀛州知州李延渥手下隻有州兵和廂兵(民兵,當時稱為強壯)都是大宋軍隊二三流等級。萬幸的是冀、貝2州援軍搶在遼軍圍城前趕到,讓李延渥得到了寶貴的補充…於是瀛洲城開始經受20萬遼軍10多天的輪番進攻。10多天後,遼軍全體都絕望了…再打下去,瀛州城也許會破,但他們或許也都會死光!在付出死3萬餘,傷6萬多的巨大傷亡代價後,他們清醒了,重新想起了自己此戰的目的…

撤!找下一目標…14日,蕭達凜、蕭觀音奴攻下祁州。

15日,趙恒作出決定,命王超率兵南來,命前宰相向敏中去西北看家!因本皇帝要親征了…

26日,王繼忠第二封信到了。這封信就完全是以蕭太後的語氣非常強烈地暗示了一點“關南地區本就是遼國的地方。瀛州恐怕也守不住…希望皇帝早派使臣去議和”

麵對**裸的要脅,趙恒回信“瀛州素有防備,不必擔憂。不過我方先派遣使者,也沒什麼損失”於是大宋選出一叫李斌的軍中勇士,由他持信穿越戰場,通知大宋即將派遣使者。同時要樞密院推薦這次議和的使臣…

使臣自己站了出來。叫曹利用,樞密院一個小吏,當時官職是“鄜延路走馬承受公事”說白了就是一跑腿傳令的辦事員。一瞬間皇帝定覺得被傷害了。關鍵時刻,國家危難若此,平日那些高官厚祿、腦滿腸肥的大臣們居然一個個都縮頭了。隻推出這麼個小人物來頂缸。還哪有半點對他、對大宋江山的忠心!皇帝要樞密院重新選人,這人不行!但樞密使王繼英鄭重發誓:陛下,這人一定行!

這時就要說一下遼軍在哪裏了?他們拋下了瀛洲,目標居然是大名府!且正在戰爭中、遠離大本營,急需的戰備物資為什麼都扔在瀛洲城下?在他們身後己留下了魏能、田敏、楊延昭、石普等大宋邊關重將還有那15萬人的定州大陣。沒錯!遼軍的確把他們與宋朝國都隔開了。但相應的,這些人馬也把遼軍與幽州城隔開了!遼軍已沒了退路,且在瀛州城下大量減員、士氣受挫的凶險時刻居然仍選擇南下繼續侵略!這是想幹什麼?

弄不清這一點,也注定了曹利用這和平大使的身份並不好當。他頂著剛被提升的閣門祗候、崇儀副使的頭銜開始渡過黃河往前趕…

27日,趙恒任命四弟雍王趙元份為東京留守、李重貴負責京師安全。

而此時。前線傳來了不利的戰報。11月13日,在洺州,宋軍被遼軍擊敗。14日,宋魏府官吏田逢吉等被擒。

弱國無外交。更不可能有什麼和談。想談?你得有談判桌上的砝碼!何況這個人從始至終都沒想過談:寇準!他深知:必須要對遼軍有一個致命打擊!

為實現這一點,寇準請皇帝動用了一位由於種種原因而本來決定永久封存的超級戰將——李繼隆!就是他,在4天後將給遼軍以最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