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澶州城,另一位知識性人才,博學多才、善於交際的趙安仁先生正式擔任契丹使者的全程陪護,當時稱“接伴”
接下來宋史裏有一句奇怪的話“戊寅,移禦北城之行營”戊寅是28日,趙恒進北城是26日。既一直都在北城,為什麼又來了這麼一句:2天後又搬到了北城?唯一解釋:趙恒在這期間又當過一次逃兵…
但契丹人沒法知道澶州城裏宋朝皇帝的一舉一動,就像宋朝人也不知道蕭達凜的死亡,還有遼國必須和談、沒法再支撐下去的那個先天性缺陷。所以實話實說,曹利用的局麵非常凶險。他不知道任何一點點對方的底細,卻必須堅持決不妥協、決不傷害本國利益、甚至不準動搖大宋尊嚴的信念。
12月1日,韓杞可別想像曹利用那樣,隨便就能見著大宋皇帝,至於同車吃飯更想都不要想。他得先在行宮高牆外跪倒,把國書遞交給宋朝皇帝的代表,然後一邊涼快去,靜等皇帝的反饋意見…
遼國國書就此進入宋廷。按規矩,得由專人閻承翰啟封,然後交給各宰相大佬去閱讀理解。等宰相們有了一個統一的解讀後,才能交給皇帝看。然後皇帝和宰相們互相交流。有了定論之後再召見那位韓大使…
交流了,皇帝直接問“愛卿們,現在契丹人開價了。果然與朕所料相同。就是要關南的土地。我們怎麼辦”要想停戰,必須把當年柴榮搶去的2州3關17縣還給我們!因那是當年我們乖兒子石敬塘孝敬的!
宰相們回答“關南地自大宋開國以來就是漢地,不可割讓。至於歲給金帛,請陛下裁決”
趙恒也說“朕不敢失祖宗之地。遼國如有妄求,朕當決戰!但念及河北百姓困苦,如以歲帛可換和好,固亦無傷。這樣吧!這些話都由曹利用和韓杞2人口述就行了,先別寫進正規的國書裏”
接下來大宋就要寫正式國書了,卻出了點小問題——用什麼格式體裁來寫?趙恒式的?不過一直也沒通過信哪!趙光義似的?那格調就頹了些。所以最後決定用趙匡胤式的。當年伯父對契丹人又拉又打,能互相通使,也能拔刀相向,一切都占據了絕對上風…可問題又出現了:伯父當年是咋寫的啊?離開封有點遠,詔書閣裏完好無損保留著當年每一封來往國書,但那都成文物了。眼前這些大臣們沒一個曾看過記得的…
煩不煩啊!連想牛一下也不成…這時接伴趙安仁先生慢悠悠走了上來:太簡單了!本人什麼都記得!拿筆來!
刷刷點點,一會兒寫完。接下來就是給韓大使一大堆好東西“裘衣、金帶、鞍馬、器幣”比曹利用那頓飯貴了太多。臨走前,韓杞得了便宜還想賣乖。
他把宋帝禦賜衣服脫了下來,換上契丹人“左衽”服。還笑嘻嘻解釋“宋朝衣服非常好,隻是太長了。我穿著不習慣”這家夥就是要近距離惡心宋朝皇帝。
接伴趙安仁是文明人,說了些“文明”的話“你要到正殿去接受我國國書了。如不穿我們皇帝賞給你的衣服,你覺得行嗎”韓杞一下就明白了。現在國書還沒到手,如穿成這討厭樣,惹得宋朝皇帝一怒之下取消和談怎麼辦?蕭太後會誇他真有契丹人種優越情結,還是會一刀砍了他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笨蛋?更何況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嗎?宋帝如真砍了他,又能怎樣?想來想去,韓杞立即換衣衫。除頭型沒法變之外(契丹人髡發禿頭。剃光中央頭發變成禿頂,保留四周的,但不結辮)其餘完全成了一宋人。然後才順利接受了宋朝國書,完成這次任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