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政變前一天夜裏,楊崇勳、楊懷吉終於臨戰崩潰,他們悄悄跑到丁謂府上告密。丁謂再次坐上女人的車子,半夜時分出去找同夥…
後麵的事再沒懸念,25日清晨,曹利用進宮,以樞密使身份預先平叛,主犯周懷政明正典刑、公開處斬。他的剩餘價值,丁謂等人無比珍惜,事情被推回到最初源頭處,從“乾佑天書”開始,一連串高官被清洗:周起、王曙、楊懷玉、曹瑋、盛度、王隨等10餘人,有親寇派也有中立派,反正所有非丁謂係的都被罷免或貶官,其中重點有3個人。
一個是朱能,8月,他殺了專門來傳旨捉拿的太監盧守明,然後率部造反!宋廷平叛,朱能在眾叛親離後隻好自殺,他11個部下被活捉,先被釘在木樁上示眾3日,斷四肢後再斬首,僅次於淩遲,是宋史上少見的血腥場麵…
第二個就是寇準,28日,寇準再度被從太子太傅、萊國公降為太常卿、相州知州,且勒令即日離京,不許逗留!8月初,丁謂、李迪2人在皇帝麵前直接爭了起來。皇帝要給寇準一個小州,丁謂馬上擅改聖旨成了“遠小處知州”李迪大怒“聖旨中有遠字嗎”丁謂“皇帝就是這樣說的。你是要抗旨庇護寇準嗎”寇準於是再被貶為安州知州。
寇準走了,他對送行的同僚說“你們有空替我問丁謂,我寇準哪裏虧負了他,竟要這樣害我”無言歎息,寇準竟不知自己因什麼才敗亡。我想此時有2句話應在他腦中盤旋不去。一是聖相李沆的預言“寇準,日後你定會後悔”二是張詠的臨別贈言“霍光傳不可不讀”
但其實這都是小事。真正重點還在第3個人——太子趙禎!這隻能證明趙恒很可能已徹底糊塗了,有人提醒他太子也有謀反嫌疑。他的反應居然是立即憤怒,要兒子付出代價!
危急關頭,李迪走了出來“陛下您還有幾個兒子?竟想做這樣的事”趙恒才突然警醒,此生隻此獨子,大宋天下不能後繼無人!愛心開始出現,趙恒居然又提出:讓太子監國吧…不知寇準、周懷政會不會在陰陽兩界同時抽搐,渾身發抖…寇準等於是被趙恒和劉娥出爾反爾,前後夾擊給玩死的,周懷政更慘,他完全看清了當時的弊病。要把太子扶上去,可用的辦法卻太犯規了,哪有忠心的臣子是這樣“體貼”現任皇上的?居然是勒令趙恒退休!
8月,王欽若在杭州自請入朝。5日,聖旨下來了,讓他返回京師。
23日,寇準一貶再貶,貶成道州司馬了。過零陵道的時候,隨從們距離拉的有點遠。寇準被一幫溪洞蠻夷給打劫了。酋長聽聞此事大怒“誰讓你們搶賢相的行李的?一件不差的快給我還回去”
這一天,病中的趙恒突然問左右“朕好久沒看到寇準了。為什麼啊”左右麵麵相覷,不知如何回答。
9月,王欽若再次從杭州殺回中央。等待他的是丁謂的無恥…
10月25日。大食國向大契丹進貢,並為王子冊割請婚。
11月18日,皇帝有了片刻的清醒,他主動召集大臣。在承明殿正式下詔:從此太子在大殿聽政,皇後在宮內詳斷,一般日常事務就全交給他們娘倆了!朝臣全體同意。且大家集體建議。東西兩府的高官們從此都兼職太子東宮的職稱,這樣才能名正言順在太子手下辦事。趙恒同意。事實上隻有這樣,才能確保他的命令仍是天地間獨一無二的皇命。
可關於這些暫時過渡性的職稱評定,又惹起一片軒然大波,有時候人急了,真能舍得用大炮打蚊子。
具體官職名稱超複雜,曹利用、馮拯、錢惟演、王曾等人就不說了。丁謂是門下侍郎兼太子少師、李迪是中書侍郎兼左丞。問題就出在李迪身上。李迪己是首相了,至少得是中書侍郎兼尚書!兼左丞?一來無此先例,二來不升反降了。且這樣做時,丁謂沒跟任何人商量,完全一意孤行。這就把李迪逼上了梁山,不得不反擊了!
19日,估計是百密一疏,丁謂在名單完成後,才突然想起自己的老同事,並稱“五鬼”的林特。丁謂要讓林特當樞密副使、太子賓客。李迪一聽就火了“姓丁的,林特去年晉升右丞,今年晉升尚書,這些你都跟我們商量過了嗎?現在你居然又把他提升為執政大臣、太子賓客,這像話嗎?且你剛擬定好名單,馬上又改,成何體統?你到底會不會當官”越吵越火,李迪竟抓起笏板要打。眼看宋朝版的全武行打鬥就要開演,其他大臣連忙擁了上去,各分派係,把各自的老大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