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拯病死的前一天,閏9月7日,另一個被後世千年傳唱,萬古流芳,成為傳說中的神話,大宋文臣頂峰象征的‘寇老西兒’寇準病死於雷州貶所。此時距他考中進士、進入官場己過去了43年。距他獨力為趙恒爭來太子名分己過去了28年。而那一肩挑起宋遼百年和平的澶淵之盟,更己是19年前的往事了…一生光輝都己塵封在曆史長河裏,被太平年間的君臣們所遺忘。或許對他們來說,真正有意義的數字是這個吧:此時距寇準被貶雷州才過去了19個月多…
讓一花甲老人、兩朝功臣遠涉江海,發配萬裏之外,這是不是種謀殺呢?目的達到了,且一切責任都可推給奸臣丁謂。但劉娥就沒幹係了嗎?不管當時丁謂有多囂張,隻要她稍微反對下,那麼像李迪被貶的衡州難道就不能給寇準嗎?可寇準毫不在意。他到雷州後,當地府吏給他送來了當地府庫圖經。首頁寫著雷州東南門至海岸距離十裏。寇準就像頓悟一樣輕聲說“我年輕時曾做詩‘到海隻十裏,過山應萬重’今日看來,萬事自有前定…”但我想他登華山時所做的那首詩才是他一生真正的讖語“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寇準這一生,也隻有“天”即皇帝,能高過他的聲望。其它的“山”即大臣們,都沒法超越他的鋒芒。當他“舉頭”與“紅日”(皇帝)親近時,才能風光寫意。可一旦倔強頑固,那就隻有俯瞰白雲,晚景淒涼了…
但寇準死時應是無憾的。於國有功,於民有惠,就算政敵,也已不在心上。其中就包括陷他於死地的丁謂。丁謂被貶往崖州(今海南島)時路過雷州(今雷州半島),傳說寇準送了他一隻蒸羊。丁謂百感交集,提出要和他談談。在丁看來,寇準定會答應的。如今我們同是天涯淪落人,會有共同語言的。可寇準拒絕了:我可以送你蒸羊,但並不代表你我能相逢一笑泯恩仇。當天2人沒有見麵,就此永別。寇準對丁謂最後一份心意是:把自己家丁都關在門內。直到丁謂走遠,才放他們出來。
同時曆史可以證明,寇準真的是心無牽掛而去。他居然像傳說中的得道高僧,居然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走…
遠隔千山萬水,寇準突然命家人回洛陽老家給他取一樣東西。那是當年太宗皇帝賜給他的通天犀角帶。大宋朝舉國隻有2條。於是寇準等待…終於犀角帶來了,他沐浴更衣,穿戴整齊。向北麵的皇帝與祖先跪拜,之後他躺上了塌,安然逝去…
一個傳奇就此結束,但卻難以蓋棺定論。有人說他是宋朝的巴頓。一戰爭時期的無價珍寶及和平時期的垃圾毒藥。依據就是澶淵之盟後,他與皇帝、與皇後、與同僚都勢同水火,根本沒法合作。所以也就談不到對國家人民的貢獻…
但當時包括王旦在內的所有君臣,他們哪一個是能扭轉局麵,把大宋拉上正常發展軌道的人?寇準為什麼要跟他們合作?所以說,寇準不合作的背後,隱藏的是那個時代的悲哀。所以才有了後來要立太子、廢皇後、貶奸臣、讓趙恒去當太上皇、好讓大宋煥發生機的舉動。但“臣不密則**”正史為寇準做的這一評價沒錯。搞陰謀政變卻走漏消息,失敗自然沒話好說。可正史卻也沒因此而判定他是謀反、是奸臣…
落葉歸根。那麼寇準呢?難道就地埋在雷州?
經寇準夫人、趙匡胤宋皇後的妹妹親自回開封進皇宮請求,劉太後開恩了。拔專款搬運寇準靈柩北還。但可笑的是,專款數額經精確計算,隻夠到達…洛陽!
堂堂大宋朝,當時全球最富的國度,給前宰相的最後一次旅差費居然縮了水。這真讓人哭笑不得。隻要稍微動下腦筋,一切就都清楚了。劉娥決心無論生死,寇準都別想再進開封城!她如願了。寇準就在洛陽下葬。這咫尺距離,運費的差價估計連寇準生前一場豪宴的花費都不到,可就是沒人敢掏這個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