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之慟篇(3 / 3)

以上就是趙禎能為生母所作的最大限度身後安慰了。

曆史岔口出現,宋朝的整風清算運動即將開始。在這一關鍵時刻,宋朝舉國上下也許隻有2個人能保持清醒。奇妙的是他們保持清醒的理由截然相反。一個就是範仲淹。18日,他與宋綬2人被調回京師。剛回來就和整個朝廷唱了個大反調。上書趙禎:陛下,您別再過多糾纏以前的小事了。太後保護了您10多年,現在要多想想她的好處,其它都忘了吧。

趙禎感愧交集。這話出自從前反抗劉娥最激烈的範仲淹之口,比什麼樣的規勸都有力度。他馬上就清醒了。5月9日下詔不許再議論皇太後垂簾聽政時的任何得失對錯。

第二個人從始至終都保持著沉默。可事實上他本應是動作最大、無所不在的那個人。因他是帝國首相呂夷簡。

當別人用諂媚迎奉手段去追求地位、當範仲淹用學識和良知主持公道時,呂夷簡早己直奔主題。不但提出正朝綱、塞邪徑、禁賄賂、辨奸佞、絕女謁、疏近習、罷力役、節冗費8項親政綱領外,還己和皇帝私下交流了很久,為的是定下新一屆的政府名單。

一大原則:凡與劉太後關係密切的,不要。凡與劉太後作對的,升官。根據這指導方針,名單很快就定出來了。原政府中隻留下了三人:2位參知政事張士遜、薛奎。第3人自然就是呂夷簡自己。

話說為何要留下這兩人?一個過剛,薛出油不是好惹的。另一個太柔,張士遜當年就是曹利用的跟班,忠心程度都有了“和鼓”的外號,這樣的人永遠別想自立門戶。於是他呂夷簡才能繼續在新一屆班子裏獨步江湖。想來想去,算無遺策?很好!就此實施!

4月24日這一天,呂大宰相引領大宋文武百官上早朝,他靜靜聽著一個個人事任免。以前9人班子中的6位,正在按他的布局被一一踢出京城:

參知政事晏殊出知江寧府(後改亳州)、陳堯佐出知永興軍、樞密使張耆出判許州(後改陳州)、樞密副使夏辣出知襄州(後改穎州)、範雍出知荊南府(後改揚州)、趙稹出知河中府…

宰相呂夷簡出判澶州!

一瞬間天旋地轉,呂夷簡魂飛魄散。我聽錯了嗎?這是真的嗎?我也被外放貶官了?

多希望是錯覺,但偏偏就是真的。呂夷簡在美夢中被兜頭一棒狠狠砸醒。當天他用盡平生之力才克製住自己的震驚,平靜的接受了這一皇命。

下來後,他悄悄找到了自己的秘密武器——宮中太監閻文應。這就是呂夷簡與眾不同的地方。皇宮裏的內線他早就有了,但一點都不張揚。

從閻文應嘴裏,他知道了自己突然垮台的原因。那是一陣香豔溫柔的皇後級枕頭風。話說趙禎和呂大宰相仔細研究了怎樣炒劉係高官的魷魚。結果越想越高興,下了班也克製不住,在後宮裏就和自己的皇後說了一遍。

可仁宗大概忘了這位自己從沒愛過的郭氏是怎樣當上皇後的,那就是劉娥的力挺!於是郭皇後聽完淡淡一笑“呂夷簡難道就不是太後的人嗎?隻不過他聰明,做得巧妙而已”郭皇後恐怕也不會想到:就是這句話,為自己帶來了被廢的悲慘命運,也為範仲淹惹來了他前半生的死對頭。

一句話,讓趙禎徹底涼了下來。一終極問題出現:如呂夷簡真是劉太後的係外人,那他是怎樣當上首相的?

趙禎越想越生氣,於是決定給呂大宰相本人也來點回報…就這樣,呂夷簡也加入到外貶流放的大行列中去。大行列中有他6個老夥伴,還有些天聖年間的頂級紅人——9個超人氣大太監:江德明、羅崇勳、楊餘懿、楊承德、張懷信、楊安節、武繼隆、任守忠、蔡舜卿。不用找了,雖說他們權傾一時,但都沒為害太大。沒一個有資格入選《宋史 宦官傳》這也間接說明了劉娥為政期間,不僅外戚,就連宦官也沒能真正專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