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佑4年(1037)4月,大宋高層又洗牌!教會範仲淹重新做人的次相王曾終於忍無可忍,和首相呂夷簡發生火並。原因在於呂夷簡成精了,他像是挺過殺蟲劑沒死的蟲子那樣,被範仲淹瘋狂攻擊卻毫發無傷後,變得無所顧忌,再不管就要尾大不掉了。王曾實在是沒辦法,以國家的名義,讓我們同歸於盡吧!
這一天,王曾來到皇帝麵前:報告!首相呂夷簡收受賄賂,結黨營私!
趙禎一聽就火了,賄賂小意思,居然敢結黨?傳呂夷簡,要他當堂解釋!
呂夷簡懵了。急中生智,他說:請王大人拿出證據來,我受了誰的賄?與誰結的黨?但王曾表現得很絕。他一言不發,我沒《百官圖》沒什麼證據,但何必要什麼證據?我要的就是和你的爭執!
就這樣,中書省裏吵群架。所有人都看出了王曾絕不與呂夷簡共立朝堂的決心。而中書省裏另兩位大佬:參知政事宋綬、蔡齊也開始互相開炮。蔡齊力捧王曾,認為王大人是人間正氣的象征,必須保護和支持。何況呂夷簡獨霸朝綱,都快成一言堂了,還需要什麼證據?可宋綬認為呂夷簡是被冤枉的,就事論事嘛,沒證據怎能亂講話?
爭吵終於不可收拾。王曾的目的達到了。22日,宰相罷免行動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首相、次相、參知政事全體貶職:呂夷簡出判許州、王曾出判鄆州,都被趕出京城。宋綬降為禮部侍郎、蔡齊降為吏部侍郎,成為一般京官。
大宋曆史上頭一遭,政事堂裏空空蕩蕩。小皇帝決心按照以下標準來挑人:新宰相必須沉穩、善良、睿智且經驗豐富,歸納一句話,就是資深。
資深到無與倫比。請看名單。宰相:王隨、陳堯佐。參知政事:韓億、程琳、石中立(英明!再分派掐架,隻會是2:1,絕不會再平手)樞密使:盛度。
讓我來介紹一下年齡:王隨65、陳堯佐75、韓億66、石中立66、程琳50、盛度70。這一屆宰執年齡相加。竟接近400歲!這是個空前絕後的紀錄!當時人稱“中書翻為養病坊”整個一療養院!
閏4月,曾經的奸相丁謂死去。但卻不是死在流放地崖州,而是死在了淮南的光州。消息傳來,王曾感歎“此人智術深不可測。被貶海外,仍能用詐術得還。若他不死,未必沒有卷土重來之日。那就是我等和天下的大不幸了”
10月,景佑四年的科考,國家開科取士,可說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大事之一了,卻不料鬧得啼笑皆非。笑話經久綿長。首先心特軟的仁宗陛下曾特下詔書:凡進士科考過5次、年過50或其它諸科考過6次、年過60又或進士科經過殿試3次、諸科經過殿試5次者,都可免試,直接當官!於是,天下舉子人數突然間海量增加,一窩蜂衝進學堂混出身,再一窩蜂衝進京城考試。他們認清形勢了,考試就像做官,別管成績如何,隻要不斷地考。就定能出頭!
結果景佑四年這一科逼著仁宗小下了次狠手,非常例外地嚴格了些,落榜者相應地變多。但這一科京試的解元居然是宰相陳堯佐的兒子陳博古,而參知政事韓億四個子孫一齊應試。居然全部命中,無一落榜!
有黑幕!京師一片嘩然,各地舉子方言盡出,把上至兩府宰執。下到陳、韓的子孫後代都問候了一下,其中產生了些名詞佳句,還牽涉到了老人幫之外的其他人。且效果非常的好。皇帝本人也聽到了“天章故國三千裏,學士深宮二十年。殿院一聲河滿子,龍圖雙淚落君前”
這是個典故,發生在範仲淹彈劾呂夷簡的同時。那時皇帝正心煩,兩位老臣卻找上了門。宮中待製王宗道,20年來都是一文學侍從,沒升過級。王博文當時卻是三司使,堂堂大宋朝的第三高官!可他居然當場就哭了出來“臣老且死,不複得望兩府之門矣”
仁慈的仁宗陛下讓他們一個升龍圖閣學士、一個去做樞密副使,滿足你們的願望。但舉子們就更難受了,原來官從眼淚來,我們十年寒窗,萬裏趕考,為的就是來哭?陛下您給個說法行不行?
陛下的處理方法極其經典,延續到今天都能看見。如球場上,上半場誤判了?不怕!下半場再次誤判,在另一方身上找回來就是了!兩邊都吃虧了,這就是公平!會試結束了,不是還有殿試嗎?
皇帝內定了這次殿試的取士綱領,陳、韓兩家子弟,連同他們門生的名次全部降級。結果倒黴蛋產生:範鎮!此人有真才實學,考官們集體為他喊冤。但沒用,誰讓他是陳堯佐門生的後代?本是會試第一名,可殿試唱名,直到第79位才喊到了他。當時滿殿文武都捏了把冷汗,因有規矩:唱名過前三甲如還沒省元在內的話,可抗聲自陳:我是省元,你們不公!
但範鎮默默忍受,直到二甲79名唱到他時,他平靜地出班謝恩。也讓皇帝和滿朝文武都記住了他…
12月17日,忻、代、並三州大地震。僅忻州一地就死19742人、傷5655人、損失牲畜5萬多頭,且餘震直到第二年仍在繼續“或地裂泉湧,或火出如黑沙狀,一日四五震,民皆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