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昊稱帝篇(1 / 3)

黨項人從拓拔思恭開始,就把自己牢牢定位在臣子位置上,唐朝就算淪落到隻是朱溫手裏的一根草,他們都謙卑地自稱我姓“李”且漢人一旦中興,他們就立即遣使上貢,向趙匡胤臣服。這種世代臣服意識直到黨項梟雄李繼遷興起都沒消散,李德明更是不敢逾雷池半步…有帝王之實卻不敢稱帝王之名!

但李元昊不。在張元、吳昊的幫助下,李元昊完成了稱帝建國前的最後一件實事:完善官製:嵬名守全、張陟、楊廓、徐敏宗、張文顯主謀議;鍾鼎臣典文書;成莆克、成賞都主兵馬;野利仁榮主蕃學(除嵬名、野利2個黨項人外,其餘都是漢人)

又設18監軍司:自河北至臥囉娘山7萬人,以備契丹。河南洪州、白豹、安鹽州、羅落、天都、惟精山5萬人,以備環慶、鎮戎、原州。左廂宥州路5萬人,以備鄜延、麟、府。右廂甘州路3萬人,以備西蕃、回紇。賀蘭駐兵5萬、靈州5萬、興慶府7萬人,為鎮守。總50餘萬。而苦戰倚山訛。山訛者,橫山羌也。夏兵柔脆,不及也。選豪族善弓馬5千人迭直,號六班直,月給米2石。鐵騎3千,分10部。發兵以銀牌召酋長,麵受約束。創16司於興州,以總眾務。

李元昊的狡詐凶狠被提升到了雄才偉略的高度…

景祐5年(1038)3月1日,老人幫的韓億、石中立、王隨、陳堯佐一起被罷。新一屆名單,宋仁宗依舊乾綱獨斷,沒有用韓琦所說的任何一人。宰相:張士遜、章得象;參知政事:程琳、王鬷、李若穀;樞密使:王德用、盛度;樞密副使:陳執中、王博文;三司使:夏竦。

“龍圖雙淚落君前”王博文終於名列兩府,身為宰執了。但好日子太短暫,短短36天後,4月7日,此人就死在了樞密院裏“臣老且死。不複得望兩府之門”太神奇了,此人當初的痛苦,是有預見的?9日,他的位置由張觀繼任。

4月3日,因興平公主去世,遼興宗遣耶律庶成持詔責問她的駙馬、夏國王李元昊。但其實這對夫妻感情一直不睦,李元昊從未把這位契丹公主放在心上,何況現在他正謀劃稱帝建國的偉業,於是敷衍一番,就把耶律庶成打發了。這也埋下了遼夏交惡的伏筆…

9月16日。李元昊稱帝建國的前夕,他的叔叔嵬名山遇突然投降大宋。該叔叔智勇兼備,忠心耿耿,一直是李元昊的左右手。但幫著他打仗,和幫著他建國是兩碼事,嵬名山遇嚴重地心裏沒底。於是忠心發作,不斷勸誡:您千萬別造反。李元昊沒翻臉,而是對另一位叔叔嵬名惟序說了幾句話,要他誣告嵬名山遇要造反。好有個正規點的砍人理由。

嵬名山遇搶先得到了消息,帶著全家外加大批珍寶,還有更重要的李元昊造反消息投奔了宋朝。按說無論如何都要把這人保住,立即送往京城。起碼這是件活地圖。西夏軍隊所有資料都在他腦子裏裝著,無價之寶!

但大宋延州知州郭勸、鄜延路衿轄李渭根本不稀罕,居然把嵬名山遇遣返回國,送還李元昊。結果山遇全家被射殺在宋夏邊境。讓黨項人看清了叛徒下場,更看清了宋朝的昏庸懦弱。

11月12日,馮伸己平定廣西安化蠻族叛亂。

寶元元年(1038)11月18日。仁宗朝最盛大的一次郊祀大典開始了。這包含了太多官員的努力及皇帝本人對中國式皇帝這職務的辦工心得。即禮儀的重要性。

禮儀實際上就是排場,即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排場的列單說明。中國古人相信,隻要把各階層排場等級規定好,那麼秩序就有了,法製也就有了,從上至下,由尊到卑,誰聽誰的管,就一切分明。萬眾隻有依靠這個來管理,才能避免甚至杜絕武力造反,還有以下犯上沒大沒小的錯誤。所以禮儀之邦才時刻宣稱“兵乃不祥之物,聖人不得己而為之”不像野蠻的西方社會,他們的宗教都是以權力為目的,以號召自己信徒去侵略別國為手段,去掠奪財富,如十字軍東征。

這樣深刻的認識,在未來的司馬大師的著作裏會真正的細剖深挖,彙總成集,來教育以後的萬世帝王,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即皇帝可以沒有軍隊,沒有經濟,沒有一切,隻要有禮儀,就萬事無憂“故曰天子之職,莫大於禮也”——《資治通鑒》第一卷開篇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