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前奏篇(3 / 3)

這時宋朝也己被謾書激怒,軍隊開始向邊境移動,大戰馬上開始!

開戰之初,宋夏雙方都把目光集中到了鄜延路的首府延州。宋人非常清楚自己弱點在哪裏,證據就是青澗城。

青澗城,延州東北200裏處,是極佳的戰略要衝。它向左可鞏固延州的防禦,向右可聯通河東路的糧道,北方則最為關鍵,臨近西夏的起家之地定難五州,可近距離攻擊!它是這樣的重要,翻下史書就可得到證據:前朝在這裏修建過城池,名叫寬州。但年深日久,早己荒廢。

宋朝軍事上的先天不足在於它沒法像秦始皇那樣修一條整體貫通的長城來防備敵虜,但漢人作戰方式又需要有一個個可依托的據點。這樣就出現了寨、堡。這是一個個或獨立或聯體,依山傍水,互為犄角的戰鬥單位,散布在主要州郡之間,拱衛著大宋邊疆。曆史證明,這比長城更有效,因長城是不動的、純防禦的,而寨和堡可隨時向前修建,每前進一步,就得到了一步的領土,就向敵人心髒腹地壓近了一步。看似緩慢費力,但一勞永逸。

問題是,在宋夏戰爭的初期,這些都剛剛開始。此時此刻需要名將的時候,也終於有名將站了出來:種世衡!軍事世家種氏的開山祖,與之前的折氏、之後的姚氏,三大軍事世家成為北宋西軍的骨幹。北宋曆史上最精銳、最善戰的西軍開始登場!

種世衡,北宋隱士種放的侄子。當年被太後劉娥和宰相呂蒙正(奇怪?呂蒙正早死了,可宋史就是這麼寫的)聯手趕出朝廷,到西北鄜州去當判官。冥冥中自有天意。大宋西軍的一個傳奇——種氏傳奇就從青澗城開始!

種世衡敏銳發現了這個戰略要衝,上書朝廷,要建這個城,但難度太大了。誰提出來誰去做,種世衡就被派往寬州廢城,負責把這超級軍寨建立起來。

請問:這地方如此重要,為什麼現在荒廢了呢?答案:缺水。城外雖有延水河,但一旦敵人圍城,截斷水源,滿城人不戰自亂。唯一辦法就是打井。但一直往下挖到150尺…挖到了岩石。這下全體絕望,這活沒法再幹了。但種世衡開始翻腰包:每砸出一畚箕碎石,我賞一百錢!重賞之下,一擔擔碎石被提出深坑,泉水終於湧了出來“青澗城”這名字就是這麼來的,用來紀念這可貴的水源。

超級軍寨終於搶在超級戰爭爆發前建了起來,它的意義深遠,左下方是金明寨,那是整個鄜延路兵力最強的據點,隻要產生呼應,就會形成一道防守鏈條。它的左上方是一連串羌族部落,那是漢人對付夷人的最有力武器,以夷製夷,百試百靈!現在離得很近了,更能深層次搞好關係,種世衡也早把羌人們列入了自己的嫡係名單。曆史證明,他成功了。

可如把目光放高放遠,就會發現一讓世代中國人都無奈的事實:國土實在太大、邊境線實在太長了,隻要敵人想入侵,可任意挑選突破口。如要徹底的防守,隻有封鎖了整個疆土的萬裏長城可做到這一點,不過這在宋朝是個近於妄想的美夢!

寶元3年(1040)的春節,鄜延路最高軍政長官範雍的心情應是超級緊張後大鬆了口氣。李元昊保安軍、承平寨兩戰失利後,揚言將直接攻打延州!範雍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連續向開封求援。他不懂軍事,但他會計算:鄜延路有多大、延州府有多寬、他手下一共多少兵,這些數字都是明擺著的。他害怕,他心裏沒底。尤其李元昊現在直接選了他做對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