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樣一來,無論是範仲淹還是種世衡,都有點犯規了。因他們己回到了趙匡胤時代,隻有大宋開國時的邊關將領才擁有軍、財、政的獨立權。像種世衡這樣搞,簡直己是小型的藩鎮了,而從大賤人時代起,這就是宋朝的頭等大忌!
但好處就是有效。從這時起直到慶曆議和4年時間內,雖其他地麵上,宋夏之間戰爭不斷,可本應是最危險、最薄弱的鄜延路卻最平靜。李元昊基本上再沒到這邊鬧過事。夏人相戒曰“小範老子(範仲淹)腹中自有數萬甲兵,不比大範老子(範雍)可欺也”
同時,範仲淹派周美重新收複金明寨。數日後,數萬西夏軍果然來襲金明寨。周美領3千軍力戰。戰至日暮,援軍未至。周美於是在山北設下疑兵。西夏軍還以為是大宋援軍趕到,急忙撤軍。
鄜延路是不能去了。那去哪裏?李元昊把眼光投向了韓琦主管的涇原路。
9月14日,西夏軍隊突然殺向涇原路鎮戎軍的三川寨!當天一場血戰,鎮戎軍西路都巡檢楊保吉戰死,三川寨失守。但第二天,宋軍援兵就火速趕到。領軍將官的級別不高,劉繼宗、李絳、王秉3人清一色的都監。他們分兵出戰,但戰況不利,劉繼宗本人都被射傷。這裏有一問題:為什麼要分兵?
又一位都監王珪緊接著殺到,他帶來了三千騎兵,可還沒到三川寨,就被西夏軍重重包圍。王珪率部殺出重圍,來到涇原路最大的軍事據點鎮戎軍城下。西夏軍緊追不舍。王珪沒要求進城,他請求城中派兵出戰,助他殺退這些攔路的,他還要去救三川寨!但鬱悶的是城上拒絕。天黑了下來,王珪換了個要求:你們不用開城,把吃的東西扔下來就行,然後你們睜大了眼睛仔細瞧著!
食物都扔出來了,暮色四合,宋軍默默的吃著東西,看著身後的敵人越追越近。王珪來到士兵們中間“兵法雲:以寡擊眾,必在暮”現在天晚了,我們突然間殺回去,定讓他們措手不及!
戰場瞬間沸騰,剛剛還在突圍逃跑的宋軍勇士們突然又殺了回去!當然黨項人也沒有措手不及,本就一直在追擊,現在要的就是廝殺!一個西夏將軍衝了出來,是拿長槍的“誰敢與吾敵者”王珪衝了過去,那西夏人一槍刺中了他右臂。接下來的事就是西夏人的噩夢。史有定論“有宋一代,軍械弓弩居首,長槍次之”怎麼玩槍怎麼破槍,大宋的軍官比誰都熟,且他們手腕上都係著條皮帶,懸著鐵鞭!近身之後,王珪手起一鞭,砸得對手頭顱粉碎。緊接著又一敵將衝了過來,還是長槍,要說西夏人也真執著,仍是老套路——刺。王珪也很配合,仍以右臂承接,隻是受傷後反應更敏銳,他挾住了敵槍,又是一鞭,砸死第二個敵將!
連死兩個將軍,西夏軍隊的成色就暴露了。宋軍可在郭遵陣亡後再次橫刀立馬,誓死不降!可這群一直在追人的西夏軍隊居然就逃跑了,邊跑邊放冷箭。
黑暗中的箭雨很致命,王珪本人連中三箭,戰馬也被射死,不得己停了下來。一個問題浮出水麵:三川寨還要去救嗎?
這涉及到一根本性問題:韓琦能在短短100多天內把涇原路的戰鬥力凝聚起來,己很不容易了,但要把散布各處的軍隊成建製的調動起來,協調出戰,這顯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三川寨被攻,率先赴援的都是清一色的都監,像劉平、石元孫那個級別的軍區負責人根本沒出現。這時王珪如還要殺過去,注定了沒有援軍,純粹是找死。除非是趙禎本人被困在三川寨裏,不然根本得不償失!
於是王珪退兵了。三天,當地出現了防衛真空,西夏人為所欲為。三天後,宋軍才集結起足夠力量,由涇原路鈐轄郭誌高率領,趕赴三川寨。
郭誌高還沒到,西夏軍就撤出了三川寨,攻向了涇原路中最重要的軍事據點鎮戎軍。隻要拿下它,就可一舉打穿南下渭州、涇州,直達關中的通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