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範仲淹才高明,我騎兵是沒你們多,探子也搞不清敵情,但我定要追你們嗎?城蓋好了,你就等著我步步為營,穩步前進吧!終有一天,我把你們的生存空間都壓扁。到那時,你們想反攻的話,會超級艱難,得把這一路上無數個城堡都拔掉!
曆史在之後證明了這種戰略的正確性,更證明了範仲淹眼光的銳利。這3萬西夏騎兵果然在半路上給宋朝人設了一大陷阱,隻是在早春寒風裏傻等了很久很久,仍半個人影也沒…範仲淹己回慶州了。
大順城建起,打破了西北邊疆的格局,西夏方麵的白豹城、金湯城等據點變得岌岌可危,尤其可怕的是範仲淹絕不上當的理念,讓黨項人無處發力,根本就找不出砍人辦法。在這種局麵下,才有那句流傳千古的歌謠“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個人覺得這兩句歌謠文字水平很高,因用詞非常準確。
“軍中一韓心膽寒”說的是韓琦,好水川之戰是失敗了,但黨項人贏得都疼到了骨頭裏。麵對這樣對手,誰不膽寒?
“軍中一範驚破膽”說的是範仲淹不戰而屈人之兵。他的轄區內一直平靜,西夏人是知道跟這人沒法打架…多準確!沒驚破膽,怎會沒戰爭?
以上是大宋朝整體發生的前2個事件,後2個則分別與狄青和種世衡有關。
3狄青的浮光略影
狄青有點像嶽飛,不是說他們的忠勇風格和悲劇人生很相似,而是說他們的資料。嶽飛死後,隻二三十年。他的資料就成了傳說。在趙構和秦檜的通力合作下,他的人生被刪除了。再沒充足的官方史料來證明他輝煌璀璨的一生。所以現在談嶽飛,總有各種各樣的爭議懷疑,甚至很多別有用心的人要把他歪曲成一莽夫、屠夫或蠢人。
而狄青,他的西北戰場歲月同樣很模糊。在民間,他是鬼麵戰神,無往不勝。在官方,大家都承認,西北軍中隻有兩位常勝將軍:狄青、種世衡。
可狄青是怎樣打仗的?卻隻有含糊其辭的寥寥數語“前後大小25戰,中流矢者8。破金湯城,略宥州,屠歲香、毛羅、尚羅、慶七等族,燔積聚數萬,收其帳2300,生口5700,又城橋子穀,築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賊要害。嚐戰安遠。被創甚,聞敵至,即挺起馳赴,眾爭為前用。臨敵披發。戴銅麵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這就是他在西北光輝歲月的全部官方紀錄。如要分析,會發現他比前麵的三川口眾將、好水川將軍們強不到哪。何況還有河東戰場的張岊在,那他的戰神名譽是怎麼來的呢?
說狄青的戰功,這又是個讓人鬱悶的事。和嶽飛還是很像。嶽飛威名震懾天下,但南宋欽定的“中興13戰功”中,沒任何一項是他的。狄青也是這樣“破金湯城,略宥州,屠歲香、毛羅、尚羅、慶七等族,燔積聚數萬,收其帳2300,生口5700,城橋子穀,築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堡”發生在什麼時段?哪次戰役?是他單獨出戰還是與誰配合?都查不到。曆代寫史的人都隻能按原樣複製上麵文字,然後就直接跳到10年後的儂智高造反…
但隻要細心些,還是能稍微推算出這些事發生在什麼時段。如“破金湯城”範仲淹在當年3月築成大順城,史書中提到西夏的白豹、金湯兩城岌岌可危,即是說:3月,金湯城還沒被狄青攻破。而閏9月,定川寨之戰就爆發了。此戰後,宋朝的軍事行動就告一段落了。狄青的攻擊隻能在這一年3-9月間。想想這些重要據點在如此短時間內被狄青一一擊破,對西夏是怎樣的壓迫力度?對李元昊,又是怎樣的憂慮?
4種世衡的小動作
種家軍創始人很有趣,宋夏開戰後,他卻老閑著。青澗城被他練成一超級龐大、格外紮人的大刺蝟,再加上他還有那麼多那麼鐵的羌族好朋友。這就造成了一事實:方圓百裏內誰都躲著他走。於是他窮極無聊,就做了些非常小非常小的小動作。
他把一和尚像神仙一樣供著,喝酒賭博、美女成群,一切都隨便。但突然間翻臉,把他胖揍了一頓,遠遠趕出了國境線,但同時還為他向朝廷請功,要求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