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史台、知諫院立即行動了起來,就算呂夷簡在這兩個部門裏有再多親信都沒用。尤其民間力量都被發動了起來。一漢州進京趕考的考生張紘如是說“呂公作宰相很長時間了。大朝會上失態,不是什麼失誤,而是天奪其魄,他快死了”
一語成讖,10多天後,呂夷簡中風…
仁宗皇帝是個戀舊的人,他連休掉的老婆都懷念,何況對這位保護過自己生母名位的恩人呢?他親筆寫詔書,拜呂夷簡為司空,平章軍國重事,讓他安心養病,三五天入朝一次即可。除此之外,皇帝還剪下了自己的龍須,派人送到呂府:愛卿,古人說須發可治病,朕剪下來賜給你,希望你能好起來…
這讓群臣更為憤怒:呂夷簡你也有今天!
慶曆3年(1043)1月2日,耶律宗真派耶律敵烈、王惟吉2人出使西夏,要求李元昊與宋講和。
而這時,宋朝的重心還基本放在對呂夷簡的圍剿上。京城內外的官員一起動手,人太多了,先看陝西轉運使孫沔的上奏。
他把範仲淹當年彈劾呂夷簡的奏章升級了,呂夷簡不僅是漢代的張禹、更是唐朝奸相李林甫,自他當政後,宋朝就像唐玄宗後期的唐朝一樣,奸邪成群,外侮逼近,遼國、西夏都欺負到了家門口,國勢從沒這樣狼狽過,呂夷簡要為這些負責!據說在病中的呂夷簡看到孫沔的奏章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孫元規藥石之言,但恨遲聞十年爾”他沒介意,至少在表麵上顯出了宰相長者的寬宏氣量。
在呂夷簡這一代權相謝幕時,應不免還要多說幾句:
分析一個人,要看他做過哪些事。呂夷簡作為帝國首相,這麼多年除維持帝國政務正常運行外,較知名的就是保住了趙禎親媽的名位及支持趙禎痛打幹擾他休掉老婆的君子們…
這都是私事。與國家大事無關。有關的就隻剩下西北戰爭起用並支持了宿敵範仲淹等人、北方談判時起用了富弼。這就很有些放棄私鬥,一心為公的心胸了。公平的講,這也是他人生亮點,不管內中原因是什麼,如從他難為富弼出使,以國家利益為代價報複政敵方式上,很難相信他完全出於一片好心。卻也不得不承認,這對國家有好處!
可這兩件好事,對於執政10多年的元老首相來說,夠嗎?足以涵蓋評價他一生嗎?我們還得看一看他日常工作作風是怎樣的。就從他中風前的一件事說起:
那是在1042年7月富弼使遼期間。樞密副使任布丟官了,被外放到河陽。任布這人沒什麼大名氣,進入兩府純粹是資格熬到了,且性格非常好,從不多說話找麻煩。但有一點:少言寡語的人往往脾氣更大、性子更倔,任布就是這樣,他誰都不惹,唯獨討厭呂夷簡!
好幾次和呂夷簡唱對台戲後,呂首相生氣了。決定搞掉他。用什麼辦法就很撓頭,因任布不犯錯誤,你找不著人家毛病。但別急,呂夷簡能。他打聽到任布兒子是個妙人。特點就是“狂愚”膽子很大、智商還蠢…
辦法來了!先升任布兒子的官,非常顯赫,進入了知諫院。這下任兒子如魚得水,終於能想扁就扁誰了!第一個目標就是…他老子!說他爸爸沒才華!
估計這娃是真有病。且平時狂妄成災,覺得自己英武不凡,可他老爸卻從沒拿他當回事。於是。他確定老爸沒才華!
這樣的奏章上繳兩府,結局隻能有一個——被他老爸發現。任布這個氣啊,怎生出這種兒子呢?家醜不可外揚,他把信私下藏起來了。但事情沒完,呂夷簡再接再厲,繼續向任兒子撮火:有人藏了你的奏章,成心讓皇帝看不見!
任兒子大怒,再次上書,定要查出是誰敢壞他好事!於是就查出來了…任布下野。至於任兒子嘛,在京城裏等著升官呢!結果死得更慘,呂夷簡所控製的台、諫官員以人倫大義都泯滅的不孝罪,把他徹底打壓:連子不言父之過都不懂,你還出來做什麼官?
那唆使人家父子不和的人又是什麼品德呢?明知對方是傻子,還教唆去砍自己老爸,這樣的人品,算不算卑鄙無恥呢?呂夷簡就這德性…
所以可籠統地先下個定義:這個人,是一沒完全忘公的壞人、一不太善良的好人。他使的招數陰損,心胸也不廣闊,一個個政敵都被他這樣打壓下去,拉幫結派,讓宋朝上層官場死氣沉沉,基本可歸納為奸邪。但與後來的蔡京、秦檜之流還是大有區別。因他在國家大事上不含糊,知道用誰會對國家民族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