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竦回京篇(2 / 3)

石介之所以在曆史上留名,尤其是文化史上有地位,是因他在山東徂徠山下創辦的“徂徠書院”世稱徂徠先生!

在孔聖人的故鄉講學,你得有怎樣水平!這水平就讓他在新政剛開始實施的3月20日,由韓琦推薦,入開封國子監任直講。《慶曆聖德詩》就是這時寫下的。

這首詩很有古風,4字一句,共954字,以“於維慶曆,三年三月。皇帝龍興,徐出闈闥”開始,到“皇帝一舉,群臣懾焉。諸侯畏焉,四夷服焉”結束,石介以皇帝口吻對新政時所任命的宰執、諫官,一一稱頌表彰。說這真是個開天辟地以來最好的時候啊,不僅人類,就連天地人神、昆蟲草木都非常的興奮!因您把兩位大賢人升職,就是範仲淹和富弼,他倆是“一夔一契”都是古代大聖人。同時又把卑劣小人趕走,就是夏竦!這局麵太好了,用詩中原話就是“眾賢之進,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脫”

這首詩一問世,達到的效果讓石介很鬱悶。在他想來,這樣熱情謳歌新世界,是件多麼及時又多麼合適的事啊。這會大幅度提高新政普及的勢頭。讓更多人加入到新政君子行列裏來!

可除夏竦和眾多“小人”們對他咬牙切齒外,就連新政君子係統內部,也對他一片茫然:石哥,你在搞什麼?

第一個對他搖頭的是與他齊名的人物“泰山書院”的先生孫複。孫複和石介是同學,倆人都是範仲淹早年守母喪時,管理應天府書院時的學生。他歎口氣說:石介,你的噩運就從這首詩開始!

第二個痛苦的是範仲淹,範公所擔心的不止是石介個人安危,更是新政的全盤大局。他根本就不願讓石介在這種時刻到京城裏來!難道還嫌不夠亂嗎?他早就給石介下過定義,此人不可大用。死就會死在這張嘴上。他說石介剛正,天下知聞。但性格有些缺陷,走極端。如讓他當上諫官,定會拿超高標準去要求皇帝,要是皇帝沒做到,他就會“引裾拆檻,叩頭流血,無所不為矣”

這樣的言官,誰敢去用?用了有什麼好處?但他親愛的同事韓琦就把石介推薦上來了。事情迅速惡化。《朋黨論》《慶曆聖德詩》,外加言官係統共11封的彈劾奏章,這一波接著一波攻勢,表麵上在加強著君子們高大偉岸的形象。真是春風得意,激揚歲月。但同時也在積累著可怕的戾氣。從後麵發生的事來看,慶曆君子們並不真知道小人是種什麼樣的動物。就如夏竦。得罪了這個人,你死後都別想安寧!

夏竦的手段。以文字對文字,簡簡單單一封信就讓新政徹底瓦解、且讓君子們變成了叛賊!不過這是個大命題,要怎樣做。才能圓滿完成呢?夏大人沉思了很久,轉身進了內宅,找到了一個使女,再拿出了封信:來,看這上麵筆跡,無論要花多少時間,學會它、模仿它!

n天後,夏大人又拿出了一封信:來!模仿上麵筆跡,給我重抄一遍!但千萬千萬記得:要給我改一個字!

就一個字,就把通篇內容都改變了,也把整場慶曆新政給毀了!

這封信是石介寫給富弼的,涉及到了政治,但性質仍是私人信件。不過私人信件例來都是萬民傳頌的,如後世《曾國藩家書》之類。名人怎樣生活,都是凡夫俗子的楷模嘛!這封信裏,石介明顯是《慶曆聖德詩》沒寫過癮,除痛罵小人外,還要再激勵下新政的首腦。他勉勵富弼等人,要“行伊,周之事”

這是個典故,涉及到兩位曆史上的大人物。都是定國安邦的賢臣。伊尹是輔佐商湯開創商王朝的人。可說是中華曆史上出現的第一位宰相+軍師的超級人物。周公旦是周武王弟弟,武王滅商後死得太早,周公全力輔佐幼小皇帝,一麵飽受饞言、一麵東征西討,把商朝餘孽和內部反叛平息。可以說,周公才是實際上建立周王朝的人。

綜上所述,石介意思很明顯,就是要富弼、範仲淹像古代賢人那樣為大宋扭轉乾坤,再造天地,大家都過上好日子。願望很美好,但夏竦經過沉思後,決定給這封信改一個字。就是周公的“周”字,他要改為“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