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這也沒什麼不對,第一次贏了,第二次照舊就是了,就算按慣性思維,也很妥當。不過25日這一天,先下手的卻是西夏人。李元昊突然間發起攻擊,衝向蕭惠的大營。瞬間變臉,再加上之前的詐降,怎麼看遼國人都死定了。不過西夏軍隊就是不爭氣,在這種情況下都被遼軍胖揍了一頓,趕了回來。
其中就有頂天立地的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本人。在他後麵,蕭惠被氣瘋了。實話實說,契丹人跟黨項人是不一樣的。同樣是草原民族,遼國很大氣,不僅能打,還非常守信用。某些程度上比宋朝人都誠信。這時他們麵對西夏這舉國皆小人、騙子的劣等民族的偷襲時,實在是鄙視加惡心,忍無可忍了!蕭惠下令,一直追下去,就算累死都得宰光這些草原土撥鼠,這幫連打仗都打得一點都不男人的懦夫!
這是李元昊的生命和他的西夏國第一次離死亡如此之近!但曆史就在這時轉彎!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刮了起來,天昏地暗、飛沙走石,按當時話說,是李元昊和他的西夏國命不該絕!
於是蕭孝友一軍先敗,之後蕭惠的遼軍前鋒徹底潰敗!是不是有點無厘頭,太兒戲了吧?一場大風就改變了10多萬以上兵力的對決結果?那都是遊牧民族的百戰精兵!死都不怕,還怕什麼大風?您倒是挺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哪?可就是怕大風!其實將心比心些就會懂了。我們現代人在城市裏感受沙塵暴時是什麼樣子,大家都知道吧。那可離著大西北千萬裏遠呢。再想想當年遼國人就在原產地裏品嚐最新鮮、最生猛的沙塵暴,那是什麼滋味呢?人種的不同,是最沒法改變的事實:遼國人來自水星(綠色草原),黨項人來自火星(沙土荒原),就這麼簡單!
蕭惠大敗,李元昊隨即衝向耶律宗真的禦營,禦營裏也是契丹人,大風麵前人人平等。於是繼續大敗。遼聖宗耶律宗真慌不擇路,騎馬一路狂奔,才沒當成他姐夫的階下囚。
這一戰,遼國10萬精兵全軍覆沒,駙馬蕭胡覩被俘虜,是大遼開國137年最慘痛的一次失敗!敗後最直接的惡果,是無條件承認了西夏獨立的事實,李元昊從此和耶律宗真平起平坐!
但這隻是表麵,更沉痛的代價在後頭:遼國的滅亡就始於這時,百戰軍威出現了裂縫。不僅西夏方麵找到了自信,就連它背後的女真、渤海等邊遠小國,也知道了契丹人並非不可戰勝。以後他們都會揭竿而起。這就是貪婪的後果。貪小便宜吃大虧,老大不是那麼當的。如你一直都保持英明神武的架子,誰敢動你?
李元昊呢?南邊欺負了大宋,北邊痛打了大契丹,不管過程怎樣,他都做到了當世無敵。可效果呢?無論對大宋還是對大契丹,他都是主動求和。就算耶律宗真隻剩下了幾十人。在西夏荒原上逃命,他都不敢追殺。這樣的勝利,有什麼滋味?
而大宋呢?“看著最怯懦無能,最吃虧屈辱的。反而最平安穩定。五千年曆史中最被人向往的盛世就在之後形成”這句話,可解釋宋仁宗趙禎在這段曆史裏的各種奇怪行為。
從這時起,宋史進入一新階段。1044—45年間是宋、遼、夏三國的國運分水嶺,同時也是大宋朝進入黃金時段的破曉時分!這黃金時段的生成。就源於宋仁宗的決斷。這黃金時段裏沉浮著太多的明星,中華五千年文臣的代表、儒家的集大成者,都在這時段裏產生。星光璀璨,無與倫比,在曆史長河中占有絕對的製高點,就連在評書演義中,這些人都是出鏡率最高的!讓我們從趙禎說起:
宋仁宗趙禎,這人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名氣超級大,可形象很模糊,要想看清楚,可實在不簡單。所以絕大多數史書把他評價成了一凡事溫吞水,對誰都忍讓,一點陽剛勁力都沒的軟骨頭。曆代史書和學者給他送上了很多頭銜:懦弱、懶惰、昏庸甚至好色。那麼他又是怎麼從一次次內外動亂、財權糾紛、黨爭幫派裏存活下來的呢?每一次都平安度過,是他真如評書演義裏所說是赤腳大仙轉世、天生就戴著玉皇大帝給的不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