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失敗篇(1 / 3)

所以看似不作為,其實時機拿捏得妙到毫巔,且從根子上斷絕了西夏和遼國對宋朝再次動武的理由。其實多簡單,對宋朝來說,這兩個蠻族鄰居是地道的惡鄰,又窮又橫的主兒。他們的東西宋朝半點都不稀罕,根本沒搶和計較的必要!如要說有感興趣的東西,隻有一樣——燕雲16州。得到這個才真正有意義。除這點外,一切免談!

再回頭說說宋仁宗趙禎在慶曆新政中的表現,看看不動聲色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智慧和打算?

他最為人所詬病的一點,和外戰方麵一樣。麻木得就像那不是他的國家,他的子民一樣。他簡直是放任著君子們去表現,再隨便小人們來掐架,一直不聞不問,徹底隱身。直到危及到了他皇位時(夏竦的謠言)他才動用了點權力,讓君子們發寒。

千年間有無數人要問:你既大張旗鼓的要新政,為什麼又撒手不管,讓君子們四麵楚歌,變得灰頭土臉?這不僅是拿範仲淹等人涮著玩,更是拿宋朝前途開玩笑!

那麼再換個思維想事,讓趙禎牢牢站在君子們一邊,君子們說什麼,他就做什麼,那局麵會怎樣呢?

每當讀到歐陽修的傳世大作《朋黨論》,都會想起一鏡頭。周星馳演的《武狀元蘇乞兒》,蘇燦淪落到乞丐後,遇到了乞丐中的神秘人物,誇他“見閣下舉止動態,神氣骨骼,無一不是乞丐中的上品,實在是乞丐中的霸王啊”蘇燦滿懷希望地問“那又怎樣”回答“還是乞丐”

暈倒吧?歐陽大才子說得再美妙,那也還是朋黨,有了這東西,就會形成勢力,有了勢力。就會和皇帝爭權。尤其是這幫人己在強迫著皇帝“退小人”了,且還把小人一一指出…這樣的人為什麼要支持?

何況政治鬥爭就像荒原上的生存法則,您得去鬥!這麼偉大的賢人君子如連幾個小人都搞不定,我怎能放心把萬裏江山交給你們去管?

所以聽之任之,是這時最好的管理手段。事實也證明,趙禎從都沒失去對局勢的掌控力。且有件事要注意。就是所謂新政,對這本立意就不高明的改革事件,趙禎的處理結果都是那麼的讓人稱道。

自古以來,關於改革有一顛簸不破的真理——“改革?興旺。不改?漸亡。模棱兩可?亂”查遍史書,改革徹底的國家。經陣痛後都會煥然一新,得到重生機會。如秦國的商鞅變法。不改?一以貫之的國家,好比各朝代裏都有過的某一超長時段,如清康乾盛世一直延續了100多年,盡量求穩,可留給下一代的卻是超級爛的大攤子,基本沒法收拾。但其實這還不是最壞的,最可怕的是最後5個字:模棱兩可?亂!

這例子不必去別的朝代裏找,數十年後的宋朝就是最大經典!

現在要強調的是趙禎屬於第二類。見勢不妙,立即收手,不玩了。宋朝在不到1年時間裏就把新政各條款逐漸作廢,回到了“不改?漸亡”的路上…這條路有遠憂。卻無近害。

從這時起,仁宗朝就再沒像呂夷簡那樣的超級權臣誕生,也沒範仲淹那樣的道德楷模出現。就連富弼、韓琦那樣強硬有原則的人物都絕跡了…

為什麼呢?為什麼會變得這樣乏味?理由非常好,說實話。這就是當時黎民百姓的幸福,也是後來每個時代裏老百姓的盼望。

終極解釋:因沒條件了。無論生出權臣的土壤還是出現標兵的機會,都徹底消失。這不難理解:隻有出現了戰爭。才會有英雄;隻有出現了爭鬥,才會決出來權臣…

現在一切平穩,趙禎用他的手段讓每一個臣子都沒機會做大,更沒機會表現。每個人都規規矩矩上下班,做好本職工作就好了。

不知別人怎麼想,我個人認為這是非常美妙的局麵,無論對皇帝還是對平民,幾乎都是最好的了。“不折騰”這3個字很簡單,但千真萬確是宋朝百姓們最大願望,而他們最後也就死在“折騰”這兩個字上…其實不僅僅宋朝,古往今來,這都是人類最普遍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