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很多史學家都把狄青這一次的上位歸功於仁宗皇帝的振作之心:趙禎終於看到了帝國現狀,動亂不斷,必須得由武將坐鎮中央。卻忽略了梁適先生的宰相之夢…
接下來,心高誌大的梁適開始尋找龐籍的錯誤。拜各種戲曲小說如《楊家將》《包龍圖》所賜,這位龐太師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很不怎樣。他和狄青狼狽為奸、作惡多端,是楊家(除楊業、楊延昭、楊文廣3代外,其餘都是虛構)呼延家(除呼延讚一人外,其餘都是虛構)寇準(真實人物、真實事跡)八賢王(虛構人物)包拯(真實人物、虛構事跡)的死對頭。當然結果也很慘,龐籍全家被殺,還是被死敵呼延慶(虛構的呼延讚之子)所殺。狄青也沒落好,居然是千刀萬剮死的。為什麼會這樣?這題目很大,和中國人的傳統思維觀念有關,姑且不論。現在要說的,是龐籍本是個為國為民都做過大好事的好官,他怎就會出什麼事呢?可真就出事了。事實上,一旦做到了帝國首相位置,不管你曾經是個什麼人,都會變成一種人——壞人。不僅梁適、幾乎全官場都在盯著你,尋找你的每一個錯誤。
龐籍丟官的原因幾乎就是前樞密使高若訥的翻版。遠在齊州之地有位學究叫皇甫淵。話說學究你就管管當地教育部門,為國家多輸送幾個進士就是了。可皇甫兄另有大才,他喜歡抓賊,且還真抓到了賊。國家明文規定。隻要抓到了賊,就有賞錢。不管你是不是學究。但皇甫學究不滿足,錢是小事,我還想升官!
皇甫學究想升官,就如梁參政想轉正!皇甫學究隻能通過走關係達成升官願望,而他居然能七扭八歪走到帝國官場第一人:首相大人的府上!
他認識位道士,叫趙清貺。趙道士是龐籍的外甥,但關係明顯還不夠,還要用金錢來鋪路。於是皇甫行賄了、道士受賄了,還有龐籍屬下一堂官。趙清貺告訴皇甫淵這是內線,於是這小吏也得了一份錢。事情就壞在了這小吏身上。估計是分贓不均?該小吏跑到了開封府,把事情和盤托出!受賄案很普遍、涉及到現任首相的可不多!此案被從重從嚴特辦。結果行賄的、受賄的都被流配。不過沒證據證明首相知情,龐籍暫時算熬過這一關。可隨後事情出了致命的變數。趙清貺在流放途中離奇死亡。這時開封府一叫韓絳的推官站出來指責龐籍利用首相權力在路上殺了趙清貺滅口!
眾口鑠金,龐籍的聲譽就這樣被損害了。功臣變壞人,閏7月5日,龐籍被罷相。同日,陳執中、梁適2人成為大宋朝的宰相,梁適終於當上了帝國官場第一人!
9月26日。李諒祚向耶律宗真進降表。
12月2日,廣西安撫使上奏抓獲儂智高之母、儂智高之弟、儂智高之子。27日,以曹、陳、許、鄭、滑5州及開封府共42縣成立京畿路。
宋仁宗至和嘉祐年間(1054-62)這段光陰是北宋史上罕見的國泰民安、歲月平和的年代,它讓後人不斷追憶懷念。恨不能穿越時空,永遠停留在那時。中國人印象裏名人輩出、繁華似錦、悠遊享樂的歲月指的就是這時。精確計算,狄青升樞密使是在1053年。而仁宗駕崩就在1063年。一切跡象都表明仁宗皇帝想再次振作,讓國家在災難不斷(黃河大改道。現在還沒搞定)反叛不斷(王則、儂智高造反,已搞定了)的局麵裏興旺起來。
這多好,可惜天不從人願。皇帝的悲哀突然降臨,他最心愛的人死了。皇祐6年(1054)1月8日,張貴妃暴病身亡,年僅31歲。
從這時起,仁宗皇帝的神智和身體都大受打擊,他承受不了最心愛人的離去,逐漸變得精神恍惚、沉默不語。
但整個大宋官場卻對張貴妃之死非常高興。張貴妃之死,讓所謂的“張氏集團”驟然崩潰,沒了枕頭風,看張堯佐、文彥博之流還怎麼升官發財,屍位素餐!這真是大快人心,從此世界又變得公正了!至於皇帝本人的感覺嘛,就不是我們要管的了!儒家學說裏,人活著,有“禮”這種東西來規範著。人死了,同樣也有各種相應標準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