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昏倒篇(1 / 3)

1曆盡官場風霜,唯一沒變的人隻有歐陽修。以還活著的慶曆新政“君子黨”為限,富弼變了、韓琦變了、那些曾激揚奮發的青年館閣人員更是找不到蹤影。隻有歐陽修以前什麼樣,現在還什麼樣。這讓他繼續在官場上出醜,總被當異類!可“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他堅守著從青少年時起就抱定的信念,雖迂腐、不合時宜,仍在物欲橫流的官場上永遠都保持著一書生本色,從來都隻做他自己。這難道不是極端難能可貴的嗎?

2他這次失敗原因也很簡單。治河,在曆朝曆代,從來都不是件民生工程,而是種政府工程!歐陽修與慶曆故人們漸行漸遠,不與同流,屬於無黨派人士了,自然就不會再有人重視他的意見!3種意見,無論哪種都有幕後支持者。賈昌朝背後是陳執中、李仲昌背後是文彥博和富弼、丁度則因他實際上根本就沒提出具體辦法,所以可忽略。

這樣一件大工程,在誰的治下成功,都會變成他巨大的政治資本(關於舜與禹之間的禪讓,有史學家就堅持認為:這不是禪讓,而是奪權!大禹在治水中積累了巨大的政治資本,才得以將舜流放蒼梧、自己成為華夏首領。後來更是變公天下為私天下,傳位於自己的兒子啟,創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夏)就如賈昌朝的恢複故道法,他和陳執中都處在下野狀態,如被采用,現任的文、富二人臉往哪放?一旦治河成功,功勞算是誰的?賈和陳立即就有了東山再起的聲望!

5日,遼道宗冊立蕭惠之女蕭觀音為皇後。進封自己的2位親弟弟和魯斡為魯國王、阿璉為陳國王。耶律重元之子涅魯古封吳王。

圍繞最後利益歸屬問題,巨大的水災危害變次要了。雙方都用盡手段,來打壓對方的方案,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敵人意圖得逞!最先發難的人是賈昌朝。賈昌朝資曆很高。慶曆年間從右諫議大夫、禦史中丞,一路升上了參知政事、再到樞密使。直到新政開始,才被範仲淹、歐陽修趕出朝廷,也就在那時和富弼結成了冤家。這時機會突然降臨,讓他能使盤外招了…

機會發生在至和3年(1056)正月初一,這一天百官齊集大殿,慶賀元日大朝會。誰也沒料到:當幃簾卷起、皇帝露麵,大家正要參拜,突然皇帝的頭向一側歪倒,隨即整個人都倒了下去!皇帝昏倒了!

禦階上的簾幕立即又拉了起來。裏邊人影晃動、一陣忙亂。下邊百官驚慌騷動,都不知皇帝到底怎樣了。好一會後,簾幕重新拉開,大家又看到了熟悉的官家,他又能坐直了身子,與大家遙遙相對…

當天大臣們勉強壓住心頭的恐懼,依次向陛下行禮後徐徐退下。不過每個人都在猜疑:皇帝到底怎麼了?明天還能照常上朝理政嗎?

當然不行!不過還好,有年假可休。宋朝的年假直放到大年初四。初五上班,大家接著朝賀。且有重大節目。初五這一天,要在紫宸殿設宴,款待來拜年的契丹使者。全體朝臣都提心吊膽,如陛下再當眾玩次暈倒。這名聲可就傳出國界了!

果然這一天,一切按慣例,排場都做完後,接下來得由首相文彥博手捧酒觴、登階近距離為皇帝賀壽。並請皇帝發表新年講話。

這時皇帝突然說“不高興嗎”文大人一下就愣住了,這句話什麼意思?是陛下看我不順眼,還是看契丹人不順眼?腦子裏飛快地猜測答案。可都覺得不靠譜。理智告訴他,最可能的答案就是皇帝還在暈,說的是夢話!那我這首相就別跟著暈了?於是閉嘴!馬上上菜!開吃!

當天宴席,仁宗皇帝一直穩穩端坐著,沒再說話,甚至沒表情。直到宴會結束。大臣們總算鬆了口氣。不過這一天再次過去時,大家心裏就都有了個問號:皇帝是病好了?還是更重了?

難說啊!瞬間暈倒和語無倫次,究竟哪個才更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