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狄青的罷免提案終於浮上了水麵。提案遞交的方式很高超,是中書省的集體提議,不是哪個人,更與西府各大臣沒關係。也就說:沒哪個具體的人和狄青過不去,是“大家”都想這麼說的!
麵對罷免,狄青心情複雜,這時就要說一下,他為什麼在4年時間裏,麵對那麼多顯而易見的指責非議,還定要留在樞密使位置上不下來?還有:4年前為了他當樞密使,宰相龐籍和參知政事梁適掐成一團,他也視而不見,定要當這樞密使?千年後總有人說:狄青你就名利心輕點,扔了這官又能怎樣?不就一身輕鬆,活到百年了嗎?對不起!如狄青真這樣做了,他還是一熱血沸騰、敢勇爭先、永不放棄的好漢子嗎?他是英雄!他有與生俱來的自豪感!在他少年犯罪從軍時,都不把東華門外的“好男兒”放在眼裏的自尊!雖起步不同,但都是靠著自己努力,完成了人生由低到高的艱苦跋涉!走過了這一程,憑什麼就不能光明正大的出人頭地?
在這樣的心情底蘊下,他讀完罷免提案,走到了皇帝麵前。說了這樣一句話“臣無功而受兩鎮節麾,無罪而出典外藩,這不公平”前一句是自謙,後一句是憤慨,百戰之功,無罪罷免,我不服!
皇帝同意,這的確不公平。他安撫了下狄青,讓他先回避,接著找來文彥博“狄青是忠臣”皇帝這樣強調。
封建時代,寧用忠、不用能。這是條總原則。隻要符合這一點,哪怕你腦子很蠢,手腳也不幹淨,一樣得上級歡心。這時仁宗就提出這一點,可說是要在根子上給狄青定性。這是好同誌,我要留任他!
可文彥博就是有那樣的能耐,一句話就能讓優點變炸彈“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
注意:這就是宋朝臣子的特色、就是名臣士大夫的風骨!他們敢拿自己王朝的開國皇帝說事!趙匡胤難道不是柴榮的忠臣嗎?要皇帝怎樣回答?說是?好!為什麼叛變了?宋朝哪來的?說不是?那就慘了!您在說自己的祖宗是個不忠不孝的亂臣賊子…
當天仁宗再沒說一句話。皇帝和宰相間橫亙著一道致命的沉默,這讓狄青命運被確定,而同時這也讓文彥博的政治生涯產生了一斷點。說來這其實也是文大人的一個失誤。
於是,狄青接到了一非正式命令。他被賜予一特殊榮譽,就像二戰中希特勒給他的陸軍元帥隆美爾的命令一樣(你可以保留你的軍銜、家人的安全。擁有追悼會。隻是必須自殺)狄青,宋朝給你的最後一個恩賜就是你可自己提出辭職申請,有一體麵的下崗理由…
接到這命令,狄青仍沒執行,他無論如何都想不通,於是他就要去問!狄青直接去到中書省政事堂,問自己到底有什麼罪名!
接待他的人正是首相文彥博。狄青像自己找抽一樣地追問,結果就得到了最真實的答案。或許在文彥博想來,狄青定是知道了是他在搗鬼才來的吧?文大人直瞪著狄青說“無他,朝廷疑你爾”沒別的。就是懷疑你!
狄青在那一瞬間信心崩潰,一直支撐著他的信念倒塌了!狄青被這句話悚然驚呆,連退好幾步,再沒話說,黯然走出中書省,走出皇宮,走出東京汴梁城。8月14日,他被“提升”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宰相之職出判陳州。
臨走前。他對自己一親信說:我此去必死。親信不解,狄青笑了笑,陳州出產一種梨,名叫“青沙爛”青此去。必爛死。
被他說中了。他去陳州不過半年,次年的3月24日就死於“背疽”這種病在古代較多發,較著名有範增、徐達,都是憂憤交集。無可奈何地死去,基本等同於氣死。狄青也是這樣,他在陳州的半年。每隔半月,朝廷就派人去“問撫”一番,這種待遇數遍宋史319年,隻有狄青這一份!真不知他做了什麼,朝廷這樣“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