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這一天是仁宗的悲傷日。出生僅61天的皇十三女死了。這就像天地神靈跟宋仁宗開的大玩笑!
他想兒子,為生出兒子想盡了一切辦法,同時也有了效果。短短2年多,後宮接連生出了5個…女兒!這簡直讓人欲哭無淚,不帶這麼欺負人的吧?哪怕有一個是兒子都好!皇宮內院都特意建了座潛龍宮給未來的太子住了。可為什麼老天就是不開眼!
關於這一點,實在應給仁宗皇帝正名。這不是他無能,實在是他敵不過整個漢民族的集體命運。中原陸沉,神州板蕩,全民族淪陷於異族。試問這樣的結局都跟仁宗有沒有親生兒子有關!他的生育問題,難道隻取決於自身某些器官的健全?
不!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悲哀!盡管最難受的人肯定是他自己…
27日,司馬光就挑在皇帝心靈極其薄脆的時刻,寫了道新奏章。他沒像範鎮、包拯、唐介那樣簡單粗暴地要求立皇太子,而是說臣不敢奢望陛下立即就立東宮太子,隻懇請您在宗室內選一聰明仁孝的好孩子,先收為養子,好好培養。讓天下民心官場暫定。等他日皇太子出生,這位養子就可退歸藩邸。隻當是為國家培養了位好臣子。何樂而不為?
當天,仁宗皇帝拿著奏章看了好久,麵無表情,仿佛仍和往常一樣,繼續沉默,躲進自己悲哀的心情裏,誰也不理。但突然他說話了“難道非得選宗室子弟入嗣嗎”沒等司馬光回答,他又喃喃自語“這是忠臣之言啊!一般人是不敢提的”
“臣提出此議,自謂必死,不意陛下開納”司馬光如是說。他平靜地順著皇上的話。把中心議題悄悄往實施上推。
仁宗點頭道“這沒有害處啊!選宗室為皇嗣,古已有之,你把奏章交給宰相們吧”
從沒過的大進展!換一個人,心髒定會劇烈狂跳起來,那意味著是命令宰相們實施了!可司馬光馬上就拒絕“請陛下自喻中書宰相”說著就請辭告退了。
搞什麼?好容易皇帝親口答應,居然就這樣輕飄飄放過去了!但別忙!當天司馬光的演出還沒結束,他從皇宮出來,直接走進中書省,向宰相們彙報工作。具體內容是江淮的鹽事。例行問答結束後。首相韓琦卻沒放司馬光走。韓相公大有深意地望著他,像期待著他說點什麼…可等來的卻是一陣沉默。
最後還是韓琦先開的口“今天皇上還說了什麼”司馬光繼續沉默,好一會後才回答“所言宗廟社稷之計也”之後韓琦微笑。再沒說別的,讓司馬光離開。
至此。當天事情才算結束。司馬光仍平靜地走出了中書省,他知道己給韓琦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僅深刻,且極好!
當皇帝要他把立太子的奏章轉交中書省時,他第一時間拒絕了。這在後麵和韓琦的談話中證明:是絕對正確的決定。如由他來轉交。這就造成了一說不清的事實。即立太子這件事是由他司馬光一手促成的。連命令都是他從皇帝那裏得到,向整個中書省下達。宰執大臣們被晾在一邊,完全被動!
這樣做。簡直是把所有功勞都歸於自己,讓整個官場統統歇菜。這樣貪婪的結果,就是把自己扔上火堆,成為眾矢之的,以他當時一小小知諫院的京官,簡直是在找死!
尤其是韓琦當麵就點醒他,當天到底和皇上談了什麼。別以為皇宮內會有什麼秘密,別想耍花樣!而司馬光表現是非常的乖,他想了又想,選擇說實話“宗廟社稷之計”就是立太子的事。整個事件過後,他讓宰執大人們覺得他既敢做事、更能做事,難能可貴的又很會做人。
在這種認知下,韓琦露出了難得的笑容,給了司馬光一天大麵子。9月的某一天,一叫陳洙的禦史找到司馬光,像閑聊一樣說:前些天某次會議上,韓相公跟我說他很欣賞你。說你正在上書說建儲的事,能不能把奏章先送到中書省呢?你想做這件事,別自立門戶(欲發此議,無自發之)